“二庞”的萨博梦,越来越近
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黄莹
手握6亿元现金的浙江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和刚获得证监会核准发行不超过38亿元公司债券的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心情平复了不少。因为他们联手竞标的SAAB萨博汽车,已经从破产清算的悬崖被重新拉回了“重组保护”的轨道。
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签订正式协议,但是近日从瑞典传来的信息让收购萨博这个梦想越来越近。10月31日,在瑞典法院债权人大会上,债权人全票通过同意青年汽车和庞大集团收购萨博汽车,收购标的价为1亿欧元。在股权比例上,更早提出并购意向的青年汽车占60%,庞大集团占40%。
在找到接盘者后,萨博汽车得以在11月15日前避免立刻进入破产清算的命运。而“二庞”则必须在限定期内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批。
庞庆华和庞青年这“二庞”,注定成为继李书福之后,中国汽车业的标志性人物。
二庞联手“纯属机缘巧合”
庞青年、庞庆华这两个在名字上让人总联想有亲属关系的企业家,从今年6月份开始,他们就因为要联合收购萨博而走到了一起。然而,这种联想往往只是看客的一厢情愿,庞青年在接受采访时澄清“二庞”联手收购萨博股权“纯属机缘巧合”,这和他们都姓庞一样,虽然有趣但并非出于本意。
庞青年5年前就去了瑞典。5年前,已经在国内高端客车领域独占鳌头的青年汽车,一直为如何加强民用车市场而烦恼,找一家国际品牌合资显然是最直接的方式。
2008年年末,金融危机爆发,找准时机的庞青年又向萨博伸去了橄榄枝,此时的萨博已经出现了资金紧张苗头,庞青年打算收购,然而最后谈判失败。“也不光是价格的问题,非常复杂。”各种缘由庞青年并不愿多提。
2011年3月份,庞青年带着团队赶往瑞典,双方基本形成了一个初步收购方案,回国后,庞青年就去相关部门签字备案,却突然杀出个华泰。“我们是第一个备案的,按照规定有优先收购权。”庞青年说,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萨博也希望能够通过增加竞购者,而提高身价,庞大集团介入也是如此。
“我们之前并没有商量好一起收购萨博。”庞青年说,其实在整个收购过程中青年汽车和庞大集团都是分头作战,“双方是6月份才站在一个阵营”。除了青年汽车,萨博和国内不少企业都进行了接洽并签署了相关备忘录,“他们也不介意两家一起收购,于是就变成了我们和庞大集团一起抱团收购萨博100%股权”。
6月12日,庞大汽贸与萨博、世爵和青年汽车在北京签署了四方谅解备忘录,内容涉及建立合资销售公司、合资生产公司,以及境外投资。在庞庆华、庞青年决议“救助”萨博的时候,他们与萨博的掌控者穆勒,将史无前例地在中国市场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萨博负责上游的技术和研发、青年汽车负责中游的生产和制造,庞大汽贸负责下游的终端销售。
庞庆华一度萌生退意
对于萨博的实际价值,业内普遍并不乐观。美国财经网站《24/7华尔街》的分析师制作了一份即将在2012年消失的品牌名单,萨博赫然在列。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也表示,“二庞”此前对萨博负债评估有出入,先期投入的购车款和后来陆续投入的“救济费”很难支撑萨博。虽然庞大和青年汽车现在还在极力挽救,但之前投资的钱很可能要打水漂。
“萨博,我是心中有底的,我不会冒很大的风险。没有把握的事情我基本上不会做。”在面对此前外界对于“二庞”投资萨博“可能打水漂”的质疑,庞青年言语中充满自信。
关于债务问题,庞青年说:“萨博本身还在运营,有债务正常,目前大概有1亿多欧元,不算多,只要再有6000万欧元,资金紧张问题就能解决。”
据萨博汽车官网公布的债权会议上提交的重组预案:青年汽车及庞大汽贸承诺向萨博提供5000万欧元资金,以帮助萨博汽车继续其重组进程。此外,“二庞”还将提供至少6亿欧元(约合52.76亿人民币),用于萨博清偿债务,恢复生产,以及作为2012~2013年的运营资金。此外,青年及庞大还将为萨博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以帮助其实现产品线扩充及在中国建厂的需求。
对于后续资金投入问题,庞青年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他向记者表示,收购成功后将注入资金,一部分用于扩充萨博汽车生产线,同时也会考虑到中国建厂。“萨博是一个全球品牌,中国又是汽车消费大国,拓宽中国市场是肯定的。”
庞青年孤注一掷追加投资的同时,庞庆华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我懒得再管。对于这个合资项目,政府愿批就批,不批拉倒,反正庞大在合资框架中的股份也就占那么多,也不是我们来主导。”庞庆华甚至公开表示,如果庞大集团投资失败,自己出钱来承担后果。
而在目前看来,所有的担心似乎都是多余的。知情人士上周向记者透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二庞”全面收购萨博的计划,极有可能在本月中旬前正式获批。而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上海出席某大型论坛时亦向媒体表态称,工信部原则上支持庞大和青年收购萨博汽车的交易,这被认为是政府很可能放行“二庞”收购萨博的明确信号。
民间汽车梦是中国的希望
从李书福到庞青年到庞庆华,他们都出身底层,借市场经济的东风涉足生意场,并进而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跻身国企林立的汽车业之中,开辟出一番天地。
1964年,16岁的庞青年是生产队的一个放羊娃,到28岁他成了橡胶厂厂长,35岁便创立了青年汽车公司,11年后收购贵州云雀汽车,成功跨入轿车整车制造行业。和大多数台州商人一样,庞青年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智进入生意场,从寄身国企到单干,幸运的是,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生存下来,成为时势所造的“英雄”。
2002年,第一辆“欧洲之星”生产下线。“看着红布掀开,那么耀眼的一辆车,我真的是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这个精明的浙江商人回忆,“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比做了大官还要有成就感。因为这是我造的车,世界一流的车。”
庞庆华则被誉为“汽车零售第一人”、“汽车流通行业国美模式的创始者”。早在1987年,庞庆华就开始做汽车销售,是其所服务公司唯一的业务员,后来他几乎垄断了唐山汽车市场。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借助轿车进家庭的风潮,庞庆华通过新兴的4S店,并开启汽车信贷先河,成功发展出一个汽车经销大集团。
无论李书福还是“二庞”,他们的起家历程都是如此底层,如此相似,也是如此地有梦想气息。总有汽车梦来自民间,来自市场。这也是汽车业最需要的一种气质。在如今,李书福和“二庞”所面对的压力都比其创业初期更大,成败难卜。但他们的折腾,已足以代表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