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8版:科教·教育

安德鲁教授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中国国家大剧院
昨日,本报记者在浙大建筑系旁听这位外国专家上课

别模仿我的“大盖帽”,我不喜欢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洋教授”是怎样给学生上课的呢?昨天下午两点半,记者在浙江大学建筑系的专业教室,旁听来自法国的安德鲁教授给学生上专业课,感受到了他的作风,体验了一回他的认真劲。

  刚刚在一周前,曾经设计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中国国家大剧院的世界著名设计师、法国的保罗·安德鲁先生,受聘成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名誉院长。

  这一个星期里,这位大师级设计师没来得及逛逛西湖喝喝茶,就已经带着学生做起了设计项目——浙大8位建筑系研究生组成的团队,将在安德鲁的指导下,模拟做一个“西泠印社在西溪湿地建设博物馆”的设计方案。

“在路上?那就是迟到咯”,安德鲁对着照片一一点名

  周一带学生实地考察,周三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大致框架,周四讨论。安德鲁一走马上任,就给学生安排了紧密的日程。这是他的风格——严谨而勤奋。

  记者发现,安德鲁有一张很特别的点名纸,上面印有团队八名学生的大头彩色近照、各自的中文名字拼写、以及手机号码。这是安德鲁教授特地关照团队的小组长制作的,“我要把学生和名字都对上,留个号码嘛,我晚上可能会打电话给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在加班咯!”

  安德鲁很看重学生的态度,在点名的时候,点到一个男生,他没有出现,同学们很自然地说:“他在路上。”安德鲁马上接话:“那就是迟到咯。”虽然没有一句教训的话,但同学们都说,他们以后肯定不敢上课的时候“还在路上”了。

展出印章要自然光照明,书画却“怕光”你怎么办

  这是安德鲁教授给浙大学生在今年的最后一次授课,也是这个方案本阶段的收尾,八个学生要轮番陈述自己的初步设计方案,并和他进行细化讨论。

  安德鲁教授上课很注重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他一般会听学生讲一段后,就适时提出疑问,发表看法。比如王方明同学的设计方案,是按照西泠印社的展品和馆藏,分为南北两个馆来建设。安德鲁教授马上补充道,西泠印社展品的一大特色是有大批印章,除此之外,馆里也有大量的书画,但是印章展览需要直接的自然光照明,而书画则比较“害怕”强烈自然光而导致眩光,从而影响欣赏,所以光是大区域把展馆列为一块是不够的,有必要根据展馆的物品,细化设计展区。

  安德鲁的课堂,总是谈笑风生,这多半是因为这位大师有经典语录亮出来。安德鲁从来不集中时间连篇累牍地说教大道理,而是很自然地把一个设计师的所有人生经验,适时融合到和学生的探讨当中去。

  有一位男生,解释设计时喜欢解决一个问题,才走下一步,记者看来这是稳扎稳打是好作风,但安德鲁认为,建筑师不要着眼每个小点,而一定要从头开始就全盘考虑。

  关于这件事,他没有再多费口舌,而是顺手拿起桌上的一张拷贝纸,折叠了很多次后,在最后的一个折面上画了个圈,“看,这是个很完整的圆圈。”说完,安德鲁把纸头重新打开,“圈,早就不复存在了。”

别蹦蹦跳跳上台,现在就要把自己当设计师

  课程结束时,安德鲁不忘跟大家分享,“做建筑设计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是容易,也不需要你们了嘛!但是你们也千万不要畏缩,要觉得自己是可以的。”

  关于自信,安德鲁曾经跟同学们说起过自己设计国家大剧院时候的故事,当时他的设计也遭遇了质疑,但他依旧很自信。他说,当年他是写文章支持贝聿铭设计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师之一,那些不和谐的论调与自己后来的遭遇完全一样,所以他相信,大剧院会像玻璃金字塔一样越来越好。

  他告诉同学们,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你有时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对是错,那你就已经失败了。安德鲁也很注重建立同学们的自信心,昨天上午,他在本科生的一场答辩上,发现有些女生还是害羞,他特意过去告诉这些小女孩:“你们现在就要把自己当成建筑设计师了,所以你们蹦蹦跳跳地上台,说话轻声细语,都是会阻碍树立形象的。”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b0008 别模仿我的“大盖帽”,我不喜欢 2011-12-20 2267020 2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