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特别报道

“游人禁入”,给鸟儿一方自由天地

  西湖里,划出一块专门区域,游船勿靠近,让水鸟自由栖息。西溪湿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鸟多鱼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明杭城,也给鸟儿等生灵营造了一方自由天地。

  “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居民可接触野生动物的程度,是评判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告诉记者,“鸟类生存状态也是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从这一点看,杭州应处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茅家埠、杨公堤等处出现了很多湿地景观。原本很多水域没有过度——从湖水直接到石头堤岸,西湖西进后,岸边有泥沙、有水草、然后才是石头铺的林间小路。 陈水华说,“这对野生鸳鸯们来说,太重要了——水草茂密处,就像一间婴儿房。”鸳鸯们一般在大树树洞内孵蛋,可是如果这棵树下没有水、没有草,孩子生下来去哪里游泳嬉戏?去哪里躲避行踪?

  根据陈水华等几位杭城鸟类专家们的研究,在西湖西进前,野生鸳鸯们从未曾在西湖生育。从石头堤岸到亲水地带的演变,有点像“栽梧桐引来金凤凰”,原本绝迹的白鹭、夜鹭、苍鹭、红脚苦恶鸟、水雉……都来到西湖。

  陈水华掰着手指数了数:“原本只有10几种鸭类和鸥类,如今多了秧鸡和鹭等,增加品种超过50%。”

  2001年,陈水华的一条建议被杭州市规划局列为“十大金点子”之一,《杭州市应加强作为水鸟栖息地的湿地保护》,几年后,西溪湿地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4年来,西溪湿地野鸟种类从原来的126种,增加到现在的142种。”陈水华说,比如燕鸥科的白翅凉鸥出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首次现身杭州。 “白尾海雕在湿地中的地位相当于山中的华南虎,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超级猎食者,十分珍贵,具有标志意义。”这不仅说明湿地环境的改善,更说明杭州城市环境也在逐步改善。

  ●数据:

  西溪湿地综保工程过程,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实行封闭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长、栖息、繁殖及迁徙停歇的场所。近3年来,西溪湿地的植物新增了115种,达到了607种;昆虫增加了226种,达到703种;鸟类增加了16种,达到142种。其中,鹰、雀鹰、凤头鹰、赤腹鹰、普通鵟、红隼、 燕隼、游隼、褐翅鸦鹃和斑头鸺鶹等10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本报记者 杨晓政


钱江晚报 特别报道 a0009 “游人禁入”,给鸟儿一方自由天地 2011-12-20 2266716 2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