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特别报道

杭州图书馆:平等包容的天堂

  美国大片《后天》里曾有经典一幕:人类文明面临土崩瓦解,图书馆成了最后一个避难所。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杭州图书馆当家人褚树青的脑海里。

  今年1月,褚树青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在微博上被再一次“旧事重提”并迅速发酵——“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即使是乞丐和拾荒者。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由此,杭州图书馆被网友们誉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它以“零门槛”、“一视同仁”的平等、开放之姿,向世人展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大气与包容。

  “图书馆是最能体现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地方。”在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就是要公平、开放、现代、多元、舒适、无门槛。

  上个周末,随便找了个时间踏进杭州图书馆新馆。开着暖气的大厅里,随处可见沉浸于阅读的人们,他们或自在地捧一本书蜷坐在沙发上,或在书架前查阅,或干脆席地而座。有穿戴入时的年轻人,有衣着朴素的长者,有踩着解放鞋、裹件旧式军大衣的附近工地的工人,也有衣衫破旧、拖着一袋子瓶瓶罐罐的拾荒者。在这个偌大的图书海洋里,除了我这个“别有用心”的人,几乎没有谁会在意彼此的衣着打扮,有的只是翻书声。

  在附近工地打工的安徽人罗怀远说,下雨下雪工地停工时,他就会钻进图书馆,夏有空调、冬有暖气、明亮的灯光、免费的热水,更重要的是有那么多那么多好看的书。他说,杭州真的很好。

  ●数据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杭州市图书馆分为老馆和新馆两部分,其实早在2008年,杭州图书馆还在位于市中心的浣纱路老馆时,就已经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位于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中心的新馆,总投资4亿多元,面积4.3万多平方米,其中完全向公众开放的面积超过了4万平方米。

  让罗怀远们备感温暖的,不仅仅是图书馆里冬暖夏凉的空调,更多的是这个城市所给予的平等、关爱和包容。   本报记者 王丽


钱江晚报 特别报道 a0008 杭州图书馆:平等包容的天堂 2011-12-20 2263499 2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