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焦点人物

林建海:我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2012年3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她任命林建海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更让众多中国人欣喜的是,林建海这三个字一听就是同胞啊。

  对,这位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器重的员工正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他是浙江温州乐清磐石人。从小古镇,到北京,再到华盛顿,他的路正越走越宽。现在的他,已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职位最高的中国籍雇员之一。

  拉加德对这位员工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建海在基金组织有着广博的职业经历,精熟国别和政策工作。基金组织一直特别得益于他丰富的经验;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在基金组织创立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觉得自己是任重而道远。”和记者分享被任命为IMF秘书长的心情,林建海显得既平静又郑重。

三轮面试后,接到拉加德贺电

  大概2个月前,IMF在当地媒体上刊登招聘秘书长公告。林建海也申请报名了。这个时候的林建海已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职务最高的中国人之一,他是副秘书长。而除了IMF的内部人员外,还有外面的专业人士来竞争,竞争十分激烈。在经过三轮面试,层层淘汰后,林建海在美国当地时间上周三中午接到了总裁拉加德的电话。

  “她说祝贺我当选,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林建海说道。

  林建海说,他当选秘书长后,今后主要的工作就是为IMF旗下187个成员国充当“联络员”的工作,组织会议等,目前他已经在制定部门的工作计划。

  在IMF工作了这么久,从最初的雇员到目前的秘书长,林建海说,只是觉得工作逐渐做到了这一步了,很自然地就该去申请报名了,“自己只是一步一步慢慢走上了台阶”。

  获任秘书长的消息传开后,林建海收到了IMF的同事、温州的亲朋好友,对外经贸大学(原北京外贸学院)的校友等许多许多人的祝贺,而这些祝贺信里还有同样来自中国的IMF副总裁朱民的。秘书把所有的祝贺邮件目录打印出来,竟然有长长的一大页。

  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林建海会开大派对庆祝。出人意料,林建海哈哈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秘书处的同事买了一个大蛋糕,开了香槟,大家在办公室里为我小小地庆祝了一下,仅此而已。”而他的家里人得知这个喜讯后,都非常开心。可是林建海实在太忙,和家里人也只是吃了顿饭,一桌子的温州菜,算是庆贺。林建海的妻子也是温州人,他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已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小女儿今年念初一。

从小古镇到华盛顿,他终于越走越远

  对温州乐清磐石古镇的记忆,林建海一直很清晰。他说,小时候很苦,放学了总要帮家里干农活,但是他却很感激这个经历,“这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完整感。”而幼时在田间的经历,在他后来工作时竟也有帮助。当他作为IMF官员到菲律宾考察该国经济时,菲国官员都纳闷:这位国际官员怎么对水稻插秧这么熟悉?

  他依然记得考上初中后,无比自豪的心情。他说,小学升初中考,乡里百来人才近十人考上柳市中学,有幸考上初中的他兴奋不已,发现学校也很漂亮。1973年,林建海高中毕业,高中母校留他当了一名初中英语老师。

  1974年,他获得了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在获得杭州大学的面试通知的三周后,北京外贸学院的招生老师也来了。他们从杭大老师那里了解到林建海的英语成绩后,连面试环节都省了,见面只问了一句:毕业后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吗?他答:越远越好。

  林建海被录取了,顺利走入这所隶属外贸部的全国重点高校。三年半学习结束后,通过出国考试,林建海又脱颖而出。1981年,他踏上赴美求学之路。他先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学习,1983年转到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投行工作。

IMF的考试就像国考一样

  1989年,那时林建海34岁,事业有成,但他却厌倦投行工作的应酬。这一年,IMF组织向全球招聘20位雇员,林建海试着向这个国际上著名的机构投“敲门砖”。20个职位,应征的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1200人报名,其激烈程度比得上国内挤独木桥的“国考”。经过初试的导师推荐、3个小时的笔试,最终仅有100多人进入面试。

  当时面试林建海的面试官是亚洲太平洋部门的副主任。他告诉林建海:“你很有潜力,未来可以成为很好的雇员。”后来这位面试官,成了IMF的副总裁。而他看中的林建海,也果然没让他失望,顺利通过IMF的2年试用期,成为永久雇员。林建海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目前在IMF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有90多人,其中永久雇员就有50多人。

  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经济危机“火情”,哪里就会有“救火员”IMF的出现,向发生经济“火灾”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IMF2600名职员,个个头顶着名牌大学博士生的光环,工作能力非常强,为全球经济体系“出谋划策”。林建海虽在国外多年,但英语毕竟不是他的母语。为了更快地融入这个国际组织,他经常要向同事学习,而从他们的文章中汲取漂亮的英文语句就是一个途径。他觉得,在西方环境里,东方人需要克服性格中的拘谨和腼腆,在IMF这样的场合开会发言,锻炼出他西方式的敏捷加东方人简明扼要的语言风格。

寄言浙江企业:踏脚实地是良方

  面对身处借贷风波中的温州,林建海坦言,自己在美国也获悉一些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情况,但自己是研究宏观经济,对温州本地的金融改革不能给出什么客观性意见,但是他觉得无论是从事经济工作还是其他企业工作,有一个道理不会变,那就是踏脚实地,“温州的企业也如此,总是要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到大企业,妄想一口气变成大企业是不能持续的。”

  如今林建海的爸爸妈妈依然在国内,他的姐姐林建平也在老家。林建海每两年就要回一次老家看望爸爸妈妈和姐姐。每次回国他都会花很多时间到处周游,只是故乡不停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让他担忧。

  而林建海每次回老家探亲的时候,都会经常被当地的记者打扰。而记者有时候问的不会是国际经济危机,也不是金融投资,而是一些琐碎的社会问题。

  记者会问起他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他说,有条件的话,大学生最好能读到硕士毕业,这样掌握的知识才会比较系统,然后学习一定要努力,同时要尽量选修多学位。大学期间只学一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说完了这些话,林建海还很谦虚而有所顾虑地说:“这些可能都是我们老一辈的想法,年轻人可能不喜欢听吧?”


钱江晚报 焦点人物 c0002 林建海:我觉得自己任重而道远 2012-03-12 钱江晚报2012-03-1200010;钱江晚报2012-03-1200012;钱江晚报2012-03-1200013;钱江晚报2012-03-1200014;2362818 2 2012年03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