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本地新闻·独立调查

文章导航

气象信息成了抢手货,“人造气候”更是令人充满想象

谁在购买天气预报

  如果碰到杭州这般的连绵阴雨,法国人会请专业气象公司来调整办公室灯光。

  模拟出早有晨曦,午有艳阳,傍晚则有绚丽的晚霞,以提高员工积极性。

  这也是气象服务的一种。

  气象是一种经济,气象资讯有时候能扩大收益,减少损失,都是真金白银。

  在浙江省气象台那栋陈旧的粉色大楼里,气象科技人员也绞尽脑汁,气象预测技术怎么发挥更实在的作用。

  在他们的客户名单里,刚刚增加了“银泰百货”。

气象服务的两次销售高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气象作为有偿信息开始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气象局下属有一个机构叫做气象服务中心,我们每天在电视里看到的,在广播里听到的气象信息,都是来自于这个机构。

  我们国家的《气象法》中规定,气象台站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

  浙江省气象台工作人员说,气象作为商品销售,在浙江有两个时间节点。一是1988年,大台风,道路中断、厂区被淹、房屋倒塌。如果能早一点知道会有这场灾难,一切都会不一样。

  从那以后,交通部门、生产厂家等主动找到省气象台,能不能购买预测时间更长一点的气象预报。

  还有一个时间节点是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那一年的春运举步维艰,网络上有悲催而壮观的照片,在一些山区坡地铁路边,积雪几乎与火车齐高。

  那一年损失惨重的还有电力设备。也正是2008年以后,省气象台成立了国内首家电力气象研究室,为电力系统在很多高山上新增了观测点,大风、冰冻、雨雪等,为电力设备防护决策增加了信息参考。

  电力至今都是省气象台的大客户,较之恶劣天气对之造成的损失动辄上亿来说,气象资讯购买费用属于小数据了。

  西方经济学有条德尔菲气象定律:即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信息上投资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

哪些客户在购买气象信息

  省气象服务中心的客户有数百个,近年来因为异常气候频繁,客户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媒体 报纸电视手机里的气象预报,都是媒体向气象台购买的资讯。媒体是气象台的“大客户”,费用不高,量大面广,购买的是每天的预报,服务受众。

  公交公司 二十多年的老客户。举个例子,如果有冰冻天气,要把零号柴油换成抗冻的负十号柴油,如果依靠每日天气预报根本来不及更换。所以起码得有三五天的预报,柴油准备、入库、更换,再提醒驾驶员采取防御性驾驶。

  五丰冷食 购买的是全年预测和月度气象预测。工作人员说,往年阳春三月,棒冰的量都该大规模上去了。今年至今,经销商却还在谨慎铺货。

  更进一步分析,同样是吃冰淇淋,如果气温不到30℃,奶油味道不错;如果超过30℃,那吃霜状的会更舒服。

  服装企业 据说“太子龙”是很早就尝到过买气象信息的甜头的。2006年春天气温比较低,根据提前得知的这一气象信息,“太子龙”削减了三四成的春装产量,及时避免了损失。

  银泰百货 购买“旬报”,也就是十天的预测。备货、促销,是该促销冬装还是推春装,节点掌握都跟天气有关。

  药厂 早年菌类培植也是个看天吃饭的活。

“人造气候”令人充满想象

  气象信息就是给个晴雨温度的预报吗。

  正是如此“单纯”的理解让气象台一直很难“生意兴隆”。前几年,他们曾经试图说服绿城足球俱乐部购买“场地气象”服务,但是失败。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我们说,比如,22℃,是人体各方面机能都比较活跃和积极的一个温度,还有相关湿度,如果能把这些气象信息跟比赛时间联系起来,也许会有不错效果。

  其实,在国外,专业化气象服务已经无孔不入。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法国人造光线,省气象台技术人员说,这也是气象服务的一种,模拟自然界光线的光谱达到仿真的效果。

  日本某地下商业城为了揽客,特别设计了人造彩虹。

  上海科技馆的热带雨林区,除了仿真的植物,还模拟了相似的温度和湿度,让人一进入就如同进入潮湿闷热的热带雨林。

  如果用专业术语来说,这些都叫“人造气候”。

  “人造气候”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设施农业。比如大棚草莓,杭州的龙井茶、萧山的蔬菜基地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益于气象信息。

  比如2010年的3月份,杭州突然遭遇了一场倒春寒,不少刚刚冒芽的春茶受冻,但是双浦镇的一家茶叶有限公司利用气象专家提供的信息,对那些可以抢摘的茶叶先抢摘下来,然后在茶树上覆盖遮阳网、用烟雾驱霜等手段改善小气候,避免了20万元左右的损失。

  “最近的连阴天对大棚草莓的影响挺大的,育苗的时候可以通过补充加温这些手段改善草莓的生长环境。”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室正研级高工金志凤说。

  国外气象商品高度发达,在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气象预报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其服务范围涵盖旅游气象、大气保险、气象咨询等各个领域,甚至出现了专为法庭提供证词的气象公司。法庭气象学家根据气象公司提供的天气记录,对一些造成伤害的事故进行判断,看是否受到了天气因素的影响。

  气象经济在日本也极为发达,仅东京一地就有气象专业公司上百家,平均资产规模都在5至10亿日元左右。


钱江晚报 本地新闻·独立调查 a0003 谁在购买天气预报 2012-03-16 2370838 2 2012年03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