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人文·文化

跟着他的镜头,推开历史的“暗室”

周海婴影展亮相浙江美术馆,作品记录了诸多重要时刻

  周海婴一辈子都被贴上了“鲁迅儿子”的标签,终其一生,笼罩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下面。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个杰出的摄影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件摄影作品。如今,周海婴过世已经一年多,人们终于有机会欣赏他镜头下的精彩。

  周海婴早期摄影展,日前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影展的名字叫做——历史的“暗室”。跟随着他的镜头,你不仅能看到许广平誊写鲁迅日记的珍贵画面,还能重温重要的历史事件。

  影展将持续至本月18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早期照片大多是母亲帮着整理的

  企图在这个影展中寻找鲁迅标签的人,也许会失望。毕竟,1936年鲁迅过世的时候,周海婴年仅8岁。在这个影展里,能看到鲁迅影子的作品不多。其中有一张照片摄于1946年,那是鲁迅逝世10周年上海万国公墓纪念他的照片。在照片里,鲁迅的大幅画像下人群攒动,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还有一张1943年许广平誊写鲁迅日记的相片。在相片里,许广平光着胳膊,转脸望向镜头,一脸严肃,鲁迅的日记像琴谱一样被架在她面前。

  虽然记录父母的作品稀少,但周海婴和摄影的缘分,可能要追溯到他出生100天时。当时,他被鲁迅抱去上海知名照相馆拍照。而上世纪四十年代,许广平曾为儿子的初学摄影簿亲笔题写“雪痕鸿爪”、“大地蹄痕”。

  “自儿时开始潜意识里对照相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周海婴自己曾说,“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这是镜头随人选择的奇妙,抑或是我10岁便拿起相机开始记录人生的机缘。”

  周海婴的早期照片都用几本厚厚的黑卡纸老式相册珍藏着,由许广平帮着细心粘贴,页面上有很多母亲的亲笔题字。

影展中有不少见证历史的孤本

  在这次影展中,有一些周海婴自己最为得意、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他在1948年左右拍摄了大量关注底层民众的街头摄影,在艺术水准上也达到当时国内摄影界的高峰。他还是新政协历史新纪元的记录者。

  1948年,香港掀起迎接“新政协”的热潮。议论新政协,拥护新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政治生活的主题。李济深、沈均儒等各个民主党派领导接到毛泽东电报,奔走相告,甚为鼓舞。大家在香港地下党布置下,分途北上。

  当时,许广平带着周海婴和多位爱国民主人士搭乘“华中轮”海船,从香港离岸,周海婴就定格了一个颇为珍贵的瞬间,“今日看起来竟是如此宝贵”。1948年民主人士从香港前往东北解放区的事情对外严格保密,没有摄影记者跟随,所以,周海婴的这几帧照片可能是历史见证的“孤本”。

  上海“二六大轰炸”的影像也十分珍贵。1950年,周海婴住在上海,在3楼阳台听到飞机投弹轰炸声,看到窜天的浓烟,这便是国民党“二六”轰炸上海卢湾区。冲天黑烟被周海婴拍了下来。

  隔天。他又和表兄赶去现场拍摄残存废墟,进入现场时,他们被警卫所阻,那时候他们自己印了名片,叫做“海马摄影社”,凭这张小片子,得到许可进入警卫圈内。进去后,周海婴就拍到了一批炸毁的废墟,还有伤亡家属悲痛欲绝的镜头。

  由于“文革”历史原因及对自己摄影艺术的谦卑,周海婴的作品长期未能公之于众,在去世前几年才由其子周令飞组织过小范围的展示。这次公开展览,从一个摄影家角度重新评价周海婴的文化地位,也为中国现代摄影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史料。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a0010 跟着他的镜头,推开历史的“暗室” 2012-05-13 钱江晚报2012-05-1300007;钱江晚报2012-05-1300008;钱江晚报2012-05-1300009 2 2012年05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