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全媒体

舌尖上的永无乡

  《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像极了一场预谋。

  在这种吃什么都让人感到不安的时代,在大部分国人都饥肠辘辘的北京时间22:30,高清摄影机凶残地将食物美化至极,火腿的红,豆腐的白,金黄的麦田转啊转。煎炸时滋滋往外蹦的油星子,炖煮时咕咕往上窜的水蒸气,刺激着想要进入睡眠的身体,摧残着已经薄弱的意志,唾液与胃酸频频向大脑发出“好饿”的信号,让人不知该如何是好。此时,身边友人不是鬼哭狼嚎口水四溅,就是自暴自弃胡吃海塞。这般的感同身受与真情流露,恐怕不是在那些个“小主”、“娘娘”身上能够找到的。

  于是有无数好心人友情提醒,千万别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观赏此片。可纵使饱腹,当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徘徊他乡,逗留异国的游子们,不可避免地被一种乡愁击中了要害。

  回想留学的日子,再新鲜的刺身,再爽口的黑啤,都敌不过屏幕上的那一碗腌笃鲜的美好。记忆中的午后,揉着惺忪睡眼蹭进厨房的我,对着那个在炉灶前忙活的身影叫一声“外婆”,她回过身来,笑着用粗糙起茧的手抹去我嘴角的口水印,转身从锅里舀出一勺腌笃鲜的汤,吹几口凉气送到我嘴边:“喏,嗒嗒味道”,我扶着她的手,把勺子里的汤吮了个精光,咂巴着嘴,不说话,就傻笑。如今,外婆故去多年,那种弥漫在记忆中的诱人香味,在被这荧幕点亮的瞬间,勾起的不再是口腹之欲,而是对故土故人深深的怀恋。

  记忆中的那些岁月好似彼得潘的永无乡一样纯洁美好,我们不曾担忧过高盐、高糖、高脂肪,甚至不曾想过吃下去的东西会危害健康。食物之于我们,是习惯,是记忆,是可以延续下去的生命。可那样的世界,现在却仿佛与我们隔着电视机前的那层玻璃。那从心底涌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撞碎在残酷现实的岸边,而美好,依然只能逗留于记忆和梦想。

  陈淡宁


钱江晚报 全媒体 a0010 舌尖上的永无乡 2012-05-22 2450595 2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