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绵阳“拆校门”,还关得上吗

  随着事态的发展,绵阳“拆校门”幕后的纠葛被不断曝光,绵阳市政府的处境越来越尴尬:香港政府已明确表示:决定向绵阳索回200万港币的援建费,将其回拨到特区政府设立的四川重建基金;绵阳市政府不一定心疼这笔钱,但面子上太难看。5月23日, 绵阳市投资促进局有关官员对媒体说紫荆民族中学是万达公司“擅自拆除”的,绵阳方面已经通报万达集团,作出严厉的批评,万达也作了深刻的检讨,而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对万达绵阳公司的处罚措施。如果这一责难属实,绵阳方面对香港方面、对舆论都可以大体交代过去了。

  但是万达方面似乎并不想给绵阳方面留面子。昨天,多家媒体报道,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回应绵阳方面的责难:“当地主动引进万达广场,一直承诺没有问题,等我们摘了牌(拿到土地),拆迁出了问题。一个基本的常理,现在哪个企业会做拆迁?国土部门规定,必须是净地挂牌,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就进行土地出让已属违规。”

  谁是真话谁是假话,局外人一时难以断定;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成同盟,喊着“超常规发展”的口号,将法律、法规、应有的程序都一并“超越”过去,“先上车后买票”,在各地一直来都是普遍现象,绵阳能够例外?而现在发生纠纷了,利益面临不保,于是你说我不合法,我指责你违规——都开始拿法律规定说事了;这是为了回应舆论,在利益不保时退而求其次,保面子,保形象呢,还是经此教训,真的确立起了法治意识、法律意识?很想知道,这时候,他们会不会反躬自问:要是我一开始就这么讲法律,守程序,何至于“破雨伞里戳出”?

  绵阳“拆校门”被曝光,其“第一推动”来自香港,如果不是香港方面要向绵阳追索200万元港币的援建款,如果追索援建款没有成为新闻,估计“拆校门”还是紧闭着,“门”里利益交换过程,讨价还价过程,都很难为公众所知。香港方面要追索200万元援建款,不是他们“小气”,是因为他们必须向香港民众负责,要向民众交代捐款的去向,交代使用情况,不是政府想怎样就怎样。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拆校门”已经很难关上了,“门”里还有没有当事人所不愿意公众所看到的东西?这将取决于多方博弈:一是绵阳市与公众舆论的博弈,看绵阳方面是否能够压制住公众的知情权;二是绵阳市与万达集团之间的博弈,如果双方能够求同存异,找到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破镜重圆,重新结成利益同盟,一致“对外”,关上“拆校门”的胜算还是有的;如果双方已经撕破脸皮,万达方面中止在绵阳的投资,恐怕是绵阳市难以承受的。对投资的渴求,又会让绵阳方面作出哪些让步与妥协?法律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恐怕仍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绵阳“拆校门”,还关得上吗 2012-05-27 钱江晚报2012-05-2700018 2 2012年05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