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特别报道

从不使用一次性纸杯的她
正琢磨嘉兴版的家庭净水器

治污、净水是她的工作;让每个人喝上“最洁净的水”是她的目标

  “你喝茶水还是白开水?”刘锐见我的第一句话就和水相关。其实,刘锐的工作,就是整天和水打交道。有人形容他们的职业是“地球医生”,研究的就是“地球血液”。

  娇小的身材、清秀的面容、说起话来很轻柔。常被误以为是南方人的刘锐其实是地道的东北人。

  “我18岁就出来了,现在终于在嘉兴安定下来了。”从清华博士毕业后,刘锐作为国家科技部选派的专业研究人员,东渡日本深造和工作,一待就是6年。

  2007年,她毅然回国参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筹建,“我感觉,用我的专长和研究成果来回报国家,更有价值。”

治污、净水的她喝水不用一次性纸杯

  “杯子我刚烫过。”刘锐递过来的是小瓷杯,她说,她一般不用一次性纸杯。

  她的生活离不开环保,主要的工作就是废水处理和饮用水的安全保障。

  “水源和人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大家吃的鱼虾等水产品也是生活在水里,所以水源非常重要。”刘锐现在是嘉兴市水质安全保障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她很实在地说,“喝过老家、北京、日本等不少地方的水,嘉兴的水是最难喝的。”

  从2007年6月到嘉兴后,她就与嘉兴的水质“斗”上了,整天围着水转。

  刘锐分析,嘉兴的水不光是自己产业的问题,嘉兴处于太湖最下游,75%都是外源,25%才是天然水产生的,上游的污染嘉兴也难控制,同时嘉兴化工产业、畜禽业都很发达,更严峻的是要控制内源污染。

  “日本的水环境治理得很好,市场也趋于饱和,他们在研究领域的一些理念,对我触动很大。”刘锐说,相对国外,我们的生产过于粗放,而且违法成本太低了。

  为此,除了探索成本更低、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持久的治污之路外,她也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以环保限度为前提,从法律和管理上推进,不然永远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她要研究嘉兴版的家庭净水器

  别看刘锐长得瘦弱,但干起活来非常有韧劲,研究院的同事评价她,“越是困难,越能激发她的斗志。”

  刚来嘉兴的时候,研究所的大楼还没开始建,在租来的地方办公,整个研究所加上领导也只有5人。用了短短三年,她就组建了一支稳定、蓬勃的科研队伍。

  在给水领域,他们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生产线,研发出适合不同饮用水源水质特点的膜过滤净化技术,还在上虞山区建立了日处理量100吨的饮用水净水站示范工程,这为解决山区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提供了技术与设备。

  针对嘉兴养殖特点,她还主持研发了适于液态混合发酵的复合堆肥菌剂,在保证堆肥质量和除臭效果的基础上,成本更低,污染更少。

  “现在,我们在研究家庭净水器的使用问题,希望能研究出一个综合使用指南,让大家更加放心地饮用。”刘锐说,每个地方的水质都是不同的,根据嘉兴的水源情况,他们计划研究这个家庭净水器,等于是为嘉兴的水“量身定做”,以便让大家喝上干净、健康的水。

发展,要以环境承受的限度为前提

  刘锐说,党代会上她会提三点:

  一是政府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环境能承受的限度为前提来发展,因为环境一旦受到污染,治理之路就很难。

  二是人才要引进来,留得住,不光光是给人才一笔钱,更要让他们工作有价值,拿得到课题,引导他们服务地方经济;另外,不要光看人才有没有留过洋,有些踏踏实实在国内的科研人更需要鼓励。

  三是要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国外一些大公司都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研究,我们中国企业太缺少核心技术的研发了,要向基础研究倾斜,不要只追求短暂的效益。


钱江晚报 特别报道 a0010 从不使用一次性纸杯的她
正琢磨嘉兴版的家庭净水器
2012-05-31 2465382 2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