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人家
本报记者 邹洪珊
“我曾经和先生开玩笑说,我要出一本书,办一个展览,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她叫王晓涓,住在宁波,一名摄影师。
这几天,宁波人都在谈论一场展览,宁波美术馆4号厅的《宁波人家》摄影展。作者就是她。
在展厅里,有人摆出造型和照片合影,因为他(她)就是图中人。王晓涓说,她想献给市民一场平民的“狂欢”。
昨天是美术馆的休馆日。本报记者对她进行了采访。
序言里有她的“宁波人家”
《宁波人家》摄影展,序言里最先说的,就是王晓涓的“人家”。
2004年9月16日,王晓涓在电视台工作的先生和同事去航拍。
下午3点,航拍的飞机失控坠落,飞机上4人遇难,她的先生幸运生还。
出事一个多月后,她父亲患重病住院,女儿还在准备高考。那一段时间,她每天奔波于“断裂的骨头,血尿的膀胱,高考的大脑”。常常想大哭,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那一段,王晓涓的内心完全变了,每天都有颠覆感。父亲去世前,女儿“小乖”、她和父亲三个人的手拉在一起,拍了一张特写照片。
走出医院,草是绿色,天是蓝色,阳光那样灿烂,父亲看不到了,但她还看得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先说自己的故事,才公平。”在她的人生,这一段一直是一个伤疤,她不愿和人提起,在她的圈子里,也很少有人提及。但放在序言,王晓涓说,需要勇气,也希望能抚平这一段,翻过人生的这一页。
拉着你的手,慢慢变老
2008年6月1日,在上海美术馆,王晓涓看到了《上海人家》这本书,作者胡杨是上海的摄影师,拍的是各个阶层的人。半年后,她决定做一本《宁波人家》。
2009年1月10日,拍了第一个人。这是她的朋友。是个书店的老板。人家第一句话就问:你做这个事情,能赚钱吗?当时王晓涓说,不是为了赚钱。
影展中,一张“慢慢变老”的图片,是她很喜欢的。
一对教师,仅有 11.9平方米的房子。女儿曾经在路灯下准备高考。外面下大雪,家里下小雪,屋里的蚊帐都被熏黄了。苦尽甘来,如今两人都住上了大房子。拍照的时候,彼此只有一句“谢谢你,拉着你的手慢慢变老。”
“他们那种状态,真的可爱。有时候,人的可爱和年龄无关。”王晓涓说,一些被拍的人,会很享受过程,即使快门停止。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顾铮总结,王晓涓记录的138户人家,囊括了宁波的三个阶层,上层的有产者阶层和权力者,处于中层的白领与知识阶层,处于社会底层的各方人士。“我拍中低层的多,找到他们比较方便,他们的家门,都是打开的,容易走进去。”
留下他们的容颜是我一生的荣耀
开展两天,王晓涓收获了什么?她说是一块石头落地了,终于觉得做了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这些人,在这个土地上留下了气息、印记,把他们的容颜拍下来,把容颜后面的思想说出来,这是我的责任、使命,和荣幸。我以给他们拍照片为荣,这是一生的荣耀。”
王晓涓说,最近她突然有了自己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普通的家庭人员,曾经在3年里走访了200多户普通的人家,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普通的和不普通的,她把他们留在了一本书中,那本书叫《宁波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