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16版:钱报大现场

文章导航

航天员为啥总看飞行手册?“天宫”之门很难开吗?

神九与天宫对接的秘密

  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  EG365制图

“天宫”之门为什么难开

  从神舟九号对接上天宫一号到航天员进入“天宫”,时间过去了近3个小时。

  通往“天宫”之门为什么这么“难”开启?

  中国航天员中心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的路上,航天员要先后打开三道门:飞船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门、轨道舱前舱门和天宫一号舱门。后两道门通过对接通道相连,在打开其中每一道门之前,航天员都要进行舱门检漏、舱压平衡等操作以保证安全,这个操作过程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记者从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的实时画面上看到,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这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钥匙,而是一把三四十公分长的金属把手,相当于把一枚“螺母”套在舱门开门机构的“螺帽”上。

  虽然地面试验中航天员开门并不难,此前科研人员们还是有过担心:天宫一号关闭了这么长时间,会不会打不开?不过,画面显示,景海鹏并没有太费劲,就打开了“天宫”之门。

密封圈为什么“天衣无缝”

  33岁的耿海峰是对接机构副主任设计师,他向记者讲述了神九与天宫对接得“天衣无缝”的秘密——密封圈。

  “当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通道被打开,两个连接体将形成一个大的密封舱。为了保证航天员在舱内的安全,整个密封舱的密封性至关重要。如何保证百分之百的密封性,密封圈是其中的关键点。”耿海峰说。

  在与天宫一号对接前,安装在神九对接机构上的密封圈是“裸露的”。在太空的严酷环境中,密封圈要经受住100摄氏度至零下75摄氏度的高低温考验,还要经得起各种太空辐射,这对于制作密封圈的一般材料“硅橡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硅橡胶在低温环境下有“脆变”特性。

  为了研究抗脆的特殊密封圈材料,耿海峰带领科研团队从2002年开始,前后进行了长达6年的科技攻关。2008年单件产品成功研制后,又与整机一起进行了各种验证试验,克服的困难数不胜数。

航天员为什么总看飞行手册

  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过程中,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3位航天员一直注视着手中的飞行手册。

  神九任务飞行手册共计6类8册,包括正常飞行手册、交会对接手册、飞船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目标飞行器应急与故障处置手册、飞船操作指南(上、下)、目标飞行器操作指南(上、下)。神九任务飞行手册由航天员系统总体室负责研制。

  航天员系统总体室副主任陈欣说,飞行手册可以说是航天员的行动指南,融汇了工程总体以及各大系统对飞行乘组的要求。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飞行状况,包括正常飞行、应急处置以及故障处置,在13天的飞行中,航天员需要充分高效运用近千页的飞行手册。他们的每一个操作程序都可以在飞行手册中查到,其中包括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置程序。

为什么能吃上热菜热饭

  樊贺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红峰公司副总设计师,多个载人航天医监医保、环控生保产品的技术负责人和行政副总指挥。在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上,有她负责牵头研制的多个产品,包括“太空厨房”“太空空调”“太空医院”等。

  迷你“太空厨房”是一种食品加热装置。航天员将分装好的米饭和菜,放入一个长、宽、高均不足30厘米,重量仅仅4.4千克的容器内,轻轻按下电源开关,再耐心地等上30分钟,一份香喷喷的餐点便冒着热气新鲜出炉。

  这套装置其实从神五就开始装备,但基本上没怎么用过。“之前飞船上的电源非常宝贵,我后来听说,杨利伟乘坐神五时,舍不得用电源,就只用了一次,热了15分钟,米饭没有热透。”樊贺斌说,“这次神九上天,有更加合适的配电方式,航天员不仅能吃上热菜、热饭,而且食物更多样,吃得更可口。”

  此次飞天,天宫和飞船上都安装“太空空调”——气体流量调节装置,设置了微风、大风、强风等档位,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以及环境变化,手动调解适合的风速。


钱江晚报 钱报大现场 c0016 神九与天宫对接的秘密 2012-06-19 2602673 2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