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6版:浙中城事·人物

扛50斤的柴没问题

  这条短片展现的是周晓光父母50年金婚的故事。

  周晓光的父亲周郁文出生在东阳、义乌、诸暨三地交界的岭北周村,母亲黄仙兰出生在义乌麻车塘村,两人1961年结婚。

  为了拍摄这个短片,上周六,周晓光一家便来到诸暨岭北周村,花了一整天时间,重温小时候的生活。

  “当时我们每天都要砍柴、洗衣服,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幸福。”虽然身为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的周晓光已经多年未干粗活,但如今“重操旧业”,她看上去依然相当顺手。

  为了拍摄需要,当天周晓光独自扛起了50多斤的柴,依然健步如飞。

  面对周围人的“啧啧”赞叹声,周晓光却不以为然,“现在和年轻时比差远了,当时山上砍柴,从岩石上、山坎上,跌跌撞撞往下跑,有时候天黑看不见路,经常摔得浑身是伤。”

从母亲身上继承了经商的“基因”

  周郁文婚后第二年,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就出生了,这女孩就是周晓光,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许是出于对光明幸福生活的渴望。

  夫妇俩共生了七个女儿、一个儿子。

  在那个年代,为了养活七八个孩子,周郁文夫妇没少费心思。

  “农闲时,母亲出门帮人家补尼龙袜。看到邻村塑料厂用到废塑料,她就挨家挨户去收购。”周晓光回忆说,“临近过年时就去收购家畜家禽饲养,第二年正月拿到义乌廿三里卖掉。”

  从1965年开始,黄仙兰开始跟师傅学着出外走街串巷叫卖,并成为村里第一个拿到“鸡毛换糖证”的人。

  在周晓光看来,自己现在能在商场上取得这样的成就,多少是因为从母亲身上遗传了些优秀因子。

  “母亲让我从小就有了经商头脑,让我们懂得过日子不仅要勤劳,而且要智慧!”周晓光说。

她让村里有了第一台彩电

  村里人说,周晓光出生的时候脐带绕肩斜跨,有人说这是官相,有富贵命。而谁也没想到,这个在饥饿中出生的女孩,几十年后虽然没当官,却成长为全国知名企业家和全国人大代表。

  让黄仙兰自豪的是,女儿出色的经商头脑还让她成为村里第一个带上金戒指的女人,让周家有了村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随着周晓光结婚成家,在义乌扎下根,生意也越做越红火,并于1995年创办新光公司,她的姐妹兄弟也陆续开始向义乌 “转移”。

  这个大家庭开始日益壮大,一家人彼此依靠,相扶相帮,一口锅里吃饭,一个屋檐下生活,家即是厂,厂即是家。

  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义乌家族企业,周晓光的家族及其走过的路,也是义乌众多企业和家庭变迁的一个缩影。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人物 j0006 扛50斤的柴没问题 2012-06-19 钱江晚报2012-06-1900008;钱江晚报2012-06-1900009;钱江晚报2012-06-1900010 2 2012年06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