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骗子,想靠一份名单“发家”
本报讯 四个人,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在宁海弄了个出租房“创业”。他们都是初中文化水平,没技术,“发家”就靠一份名单。
名单是买来的,他们也顺便倒卖过,名单上全部都是曾经在黄页上做过广告的小企业主的信息。
从去年6月开始做业务。他们按照名单挨个电话,先是“骗”——“收取黄页广告费了”,陆陆续续有三十多人上当,从每个“客户”那里骗到的钱从几百到几千不等。
大多数客户没上当。他们就开始“吓”——知道你的名字、电话、住址,如果不打钱到固定账户,信不信我们就……
敲诈来的钱比骗来的还要多。其中一人专门负责去银行取赃款,为此,他也能得到每天100元的报酬。
后来,因为“客户”举报,四人落网。
因为有受害者在杭州西湖区,所以案子在西湖区办。西湖区检察院张检察官负责这个案子,他说,经手的电话诈骗不少,这样目标客户明确的不多。
目前大多数电话诈骗都是用电脑拨号,按手机号码段随即拨打,接通后这边的骗子才会转人工接听,开始行骗。这种诈骗得手基本靠广撒网。
而宁海的这伙人,目标明确,是曾经做过黄页广告的小老板。三个月,这伙人就骗了将近十万元,利用的就是小老板有产业在,抱有息事宁人的心态。
幸亏,当这伙人电话打到西湖区某足浴店店主时,开口要4000元,扬言是为“讨债”,否则要在店里头放雷管,老板毫不犹豫报案。
目前,这四人被起诉的罪名有两项,涉嫌“敲诈勒索”和“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其实判起来蛮重的,在浙江1500元以上就能定罪,1万元以上就算“数额巨大”,可以判三年以上了。
在起诉时,这伙人每个人涉及到的金额都蛮多,有两个是7万多元。这伙人不是一共连骗带敲诈还不到十万吗?检察官解释,在这里,对每个人涉案金额的计算不是按照他们最后分赃的钱来算的,而是按照他们共同犯罪一起骗了多少来计算。
所以算一算,这四人敲诈金额都算“数额巨大”了。
检察官说,这类犯罪的根源还在个人信息到处被倒卖。
本报通讯员 西检 本报记者 肖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