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全媒体

人大教授、博导俞国良呼吁:

给考生
补一堂“幸福课”

  明天,高考和中考成绩就要出炉了。每年中高考成绩一出,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本期微访谈,我们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他审校的《健康与幸福》系列书被誉为美国版的“幸福教科书”。俞国良说,他特想给今年中高考的孩子们补上一节幸福课。“其实考试成绩如何,能否进得了名校都是浮云,接下来,你们需要学会的是规划自己的人生。”

幼儿园小朋友问“什么时候退休”

  在俞老师看来,高考没考好只能证明高中的知识没学好,并不意味人生从此失败。而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开始规划自己将来的人生,少了高中老师追在身后的日子,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你四年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走向社会,大学里都要开始为此做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之本。

  文化可以有差异,但是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是无国界的。撇开教授、导师的身份,俞国良更愿意从一对双胞胎的父亲的角度来说幸福是什么。

  在多年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中,他不止一次听到幼儿园小朋友问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听到中学生发出“现在当孩子容易吗”的感叹,和很多家长一样,俞国良曾经很纳闷,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但孩子们为什么不快乐、不阳光、不幸福呢?

  “其实,孩子们之所以成天把抑郁挂在嘴边,那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认为,教育就是学学学、考考考、练练练,而最终目标就是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实际上,这是对教育的误解。“可以说,健康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而幸福之路始终就在孩子的脚下伸延,遗憾的是我们对教育的误解,减慢了孩子们迈向幸福之路的脚步”。

美版幸福教科书被引入中国课堂

  《健康与幸福》丛书一共12册,在进入国内书市前,它是美国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在已经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并在今年9月份率先被引入上海闵行区的部分中小学课堂。

  当孩子被各种考试、培训班压得喘不过气,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他们当然不快乐,更别提幸福。那么“幸福课”的引进是否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这套教材融合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囊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疾病预防、预防暴力与伤害等不同主题,详细介绍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小到如何过斑马线,大到如何负责任地做决定,课本里都会详细地告诉孩子们。与国内学科教材不同的是,国内教材侧重教你是什么,而这本教材还教会你怎么做,为什么。”

  俞国良举例说,在均衡营养章节,书里教你如何阅读食品标签,通过阅读标签获得营养成分信息,安排健康的饮食。甚至当你一个人感到无聊的时候,它还为你提供了对付无聊的健康方式,你可以阅读一本书、写日记或做好事帮助别人,而不是吸烟等危险行为。

  本报记者 冯潇颖


钱江晚报 全媒体 a0006 给考生
补一堂“幸福课”
2012-06-22 钱江晚报2012-06-2200011;钱江晚报2012-06-2200015;钱江晚报2012-06-2200017 2 2012年06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