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9版:阅读

礼多人不怪

  俗说:“礼多人不怪”;礼多了,受礼的人当然不会责怪,但致礼者肯定会吃不消。这种疲态,我觉得不仅因为物质上的不堪重负,亦源自精力上的不胜其扰。

  日前读董桥的近著,想不到他竟也有这样的同感:“我那时候年轻,事事热心,朋友开口我一定照办,如今岁数大了,心意都在,干劲日衰,应付正事都够累,这些友情应酬倒嫌罗唆了,非不得已都推搪,人家以为脾气怪僻,不通人情,那是冤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前辈私底下跟我说。几十岁的资深市民了,还张三李四的昼夜拉扯:‘吃饱饭撑着’?”

  可惜这种昼夜应酬的事,如今是越弄越有趣了。像董桥这样的名士,尚可矫情推却;那些还在名利场混的衮衮诸公,岂敢有失礼数。

  清代石成金曾著《官念珠》,其中有一条是专讲官场礼节的:“事服之礼,不独择物,亦宜择人。物宜整,人宜精,至馈问之典,不可少缺。”意思是:侍奉上司的礼数要周到,不但礼物要齐整,送礼的人也要选择精干的才好。

  昔时官场送礼,已非“潜规则”,早已成了一条官员应知应会的公开守则。

  而贪官敛财的胃口那是越撑越大。史载唐朝奸相元载倒台之后,家中除抄出大量金银珠宝外,竟还有八百石胡椒。这种东西当时虽需进口,但毕竟只是调味用的,真不知道他老人家要这么多干嘛?无独有偶,宋朝的奸相蔡京很喜欢吃一种腌制食品“黄雀酢”,失宠抄家后,人们发现他家有三间房里放的都是下属送的此物。

  国人向来是重礼的。这种礼大略可分两种:对人有礼貌,“叫声阿哥还声嫂”,这是精神的敬重;逢年过节,探亲访友,送点家乡的土特产,那就多了层物质的关切了。

  而无论哪种礼,初始的目的,恰如孔夫子所言,都是“礼之用,和为贵”,是作为一种“润滑剂”,用于调和人际关系的。这样的“礼”,一般都是点到为止,且讲究“礼尚往来”,双方互动,是不至于诱得一方欲壑难填,搞得一方叫苦连天的。

  问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旦蜕化成了庸俗的钱权交易,一切就都变味了。


钱江晚报 阅读 c0009 礼多人不怪 2012-08-19 钱江晚报2012-08-1900021 2 2012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