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8版:一种关注·上海书展

文章导航

好书推介 澄静心灵

一个人,一段时光,一本书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

  常常在一些阅读问卷里,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去一个荒岛,你会带上哪本书?

  荒岛,并非那么容易到达,这里所说的,应是一种阅读的心境——对周遭的一切,装聋作哑,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干净灵魂。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阅读容量,记者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新书和好书,那些启迪人心的文字,往往离不开写人,生活之人,历史之人,思索之人。

  开始阅读吧,随时随地,在某个清晨、午后,或是深夜,努力在自己的荒岛里,寻到一片绿洲。

【8点】晨光好:

寻找遗忘的风景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

  前不久,侯孝贤来杭州讲座,谈到如果要为西溪湿地拍一部片子,他说,自己不会找名人来演。他希望找到一些原住民,回忆那时的草堂、芦苇、柿子树,讲讲记忆深处的香甜与苦味。“我希望我能拍出自然法则底下人们的活动。”

  吴念真也说:这辈子给我养分最多的是人,跟他们的教育程度无关。有时候,知识分子反而令人讨厌。一些单纯的人的想法却会触及到你,让你发现,自己那些单纯、美好的东西早就不见了。

  他还是最愿意写人。《特别的一天》、《这些人,那些事》在内地出版之后,《台湾念真情》又在上海书展上首发。这也是他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重播十余年,深受人们喜爱。

  吴念真的文字,无论小说,还是剧本,可读性都极高,不曾乏味。相比之下,杨德昌的剧本就没这么平民化了。朱天文说得最恰当:像施工蓝图。除了工作人员必须看,电影系学生研究看,及电影发烧友为特殊兴味看,旁人来读,总要花点苦功的。

  台湾有句俗语:庙在你家旁边。喧嚣之中,要找到这座庙,需要一双生活的眼。

  吴念真的眼睛,透亮如镜。他在书里,写到一个在街边卖面茶的阿伯。阿伯退休之后,想把用了30多年的冲面茶的水壶卖了。吴念真问:可不可以卖给我们当古董?阿伯高兴地说:已经被人订走啦,而且他们不是要去当古董,而要继续卖面茶呢。

  晨起时分,一天即将开始,趁着买早点的空档,学着吴念真,看看那些被我们遗忘,却在角落静静守候的风景。

【13点半】午休时:

在冒险中做个好梦

@《神秘世界历险记》 

王云飞 袁梅

  大多数国产动画片,常常要刻意强调“中国元素”,这部动画,却是一个例外。

  《神秘世界历险记》曾获得东京电影节特别放送大奖,本月初刚刚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同名绘本小说,立马新鲜出炉了。

  作者兼导演王云飞说:“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中国童话故事,用东方人特有的方式去讲述它,并赋予动画角色中国式的性格特点,用中国人的想象力去创造它。”

  这是一次关于爱与成长的奇幻之旅,有些类似《千与千寻》。性格活泼,头脑灵活的小女孩王雨果,在躲避父亲惩罚的过程中,不慎坠落悬崖,闯入一个奇异的动物世界。一路上的经历、挫折,让她学会了忍让和尊重。

  有人说,动画制作有三个重点:故事、表演和氛围。王云飞认为,在电影制作中,无论是在台词上、情节上,能够在一分钟之内给观众一个神秘点,便是好故事。而《神秘世界历险记》一共淘汰了400个剧本才最终完成。

  如果你家有位小朋友,哄他午睡时,倒是可以给他讲一段其中的故事,在梦中,和小雨果一起寻找神秘。另外,也可以轻放一段电影里的配乐,久石让的曲子,是最佳的午睡伴侣。

【15点半】下午茶:

去和平饭店

@《成为和平饭店》 陈丹燕

  去和平饭店喝下午茶,有点奢侈。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历经沧桑,依旧迷人的城市地标,虽静默无语,可但凡经过其间的人,皆携带着各自的故事,渐次出场。

  暗涌、较量、风花雪月,比一杯下午茶,更叫人怀想连篇。

  虽然不是上海人,但陈丹燕对这座城市的观察,乐此不疲。从《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到《外滩:影像与传奇》、《公家花园》,以及书展推出的新书《成为和平饭店》,20年,6本书,陈丹燕说,她希望能回答一个问题:上海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她像纽约。”她曾这样说。

  《成为和平饭店》是一本非虚构小说体的作品,在书中,陈丹燕把自己多年来采访记录到的有关和平饭店的历史故事,融入到虚构的人物和框架中。表面写的是和平饭店,实际是写欧洲文化、美国文化进入上海后,彼此如何消化、互存、融合。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她在新书分享会上提到,有三个人的作品,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一个是木心的《上海赋》,一个是张爱玲的散文《公寓记趣》,还有一个,是曹聚仁的《上海春秋》。“前面两个都是比较感性的,带着作家个人立场的,但《上海春秋》却拥有一种同情的客观,它很写实,但却不是报道性的写实。”

【23点】静夜思:

直面伤痛

@《永远的苏珊——回忆苏珊·桑塔格》 西格丽德·努涅斯

  如果写作者有职责的话,不是提供结论或是答案,而是让我们看到世界原本的样子。

  要还原苏珊·桑塔格的世界,大约会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她目光敏锐,对现实诸事,不依不挠,大部分人,往往不敢接招。

  但是苏珊·桑塔格的前助手、桑塔格之子戴维·里夫的女友、美国小说家努涅斯,大概有这个本事。1976年,经友人推荐,这个《纽约书评》助理编辑、文学女青年,成为处于癌症术后恢复期的桑塔格的助手,由此进入作家生活,并和她儿子相恋、同居。

  就凭着名字前一长串前缀,一个近水楼台的身份,“和她生活在一起而不受到她的指导简直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这部私事众多的回忆录。

  桑塔格从小心高气傲,总是对当下感到不满意,连生病的日子都不放过,总在计划要看什么书,要看什么戏。她也害怕死亡,因病焦虑,却仍然能在身心痛苦中,探得一息曙光。“在忧伤之谷,展开双翼”,她在日记里,这样说。

  走近桑格塔,需要勇气。记得《死海搏击》出版时,该书的译者便劝大家:如果不是十分喜爱桑塔格的读者,建议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没有必要为了一个你不喜欢的作家,而把自己的心情搞坏。

  但人生从来不只是轻描淡写,在困境面前,我们更需要一种力量,自省、沉静、对抗。尤其在夜深人静时,看桑塔格的故事,恰恰会觉得,天,就快亮了。


钱江晚报 一种关注·上海书展 c0008 一个人,一段时光,一本书 2012-08-19 2687157 2 2012年08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