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e0008版:新教育

我想做
水印画里文静优雅的女子

  小记者体验木版水印、画脸谱——

  学点典故,学点手艺

我想做

水印画里文静优雅的女子

  现代有复印机,在古时候,人们又靠什么来复印精美的图案或文字呢?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个好办法,但面对美轮美奂的图案却无从下手,怎么办?

  上周我听了一堂讲座,终于知道,古时候木版水印是复制图案的最好选择,杭州工艺美术大师魏立中,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做木版水印。

  那天我看到的第一张水印版画,是一个女子,手执一把折扇,乘一叶扁舟,在绵绵细雨中,独自彷徨。可以感受到雨中的哀怨缱绻和彷徨;也可以感受到水印的真实清晰又朦胧。

  魏立中老师是浙江嵊州人,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绘画,兼修木版水印,并拜木版水印名家陈品超为师。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001年他创办了十竹斋工作坊,恢复了濒临失传的“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

  说起木版水印的简史,魏老师如数家珍:“木版水印起源于中国,是一门结合了绘画、雕刻、印刷的传统印刷技术,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分为勾描、刻版、水印三道工序…十竹斋的创始人是明代的胡正言,他常跟工匠一起朝夕研讨,在木版水印彩色套印之外,还首创了‘拱花’的技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一起,委托北京荣宝斋,重刻出版《北平笺谱》和《十竹斋笺谱》,木版水印技术得以流传下来……”

  几幅美丽的水印版画一呈现,我就对他们爱不释手了。而魏立中老师也坦言:当年他也是这样被这传统工艺所吸引,于是致力于这门绝技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木版水印的前世今生,让这一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最后的小记者体验环节更让我感触颇深:当我坐在墨色的凳子上,手里拿着一个刷子,蘸着绿色的墨汁在宣纸上来回涂抹时,我觉得我仿佛就是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正端雅地刻画。也是,面对这么文雅、幽静的艺术,我们浮躁的心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杭十三中小记者 黄子涵

我在想

木版水印怎样与现代技术结合

  古书中的那些图案是怎样印刷出来的?8月19日,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我从魏立中老师那里找到了答案。

  魏老师给我们开了一堂讲座,让小记者们了解了有关木版水印的历史。

  木版水印起源于唐朝,现存于世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储藏在大英博物馆。

  在宋朝和元代,木版水印技艺得到发展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在元代,木版水印由单色印刷发展为朱墨双色;到明代后期,彩色套印法发展得精美完善,其中胡正言主持印刷的《十竹斋笺谱》达到一个高峰,是迄今为至木版水印中的经典作品。

  在清代,木版水印技艺逐渐衰败。近代,更是因为受到先进的机械印刷技术冲击,这门古老的技艺濒临失传。现在,杭州“十竹斋”、北京“荣宝斋”和上海“朵云轩”是我国木版水印的主要代表。

  讲座结束后,魏老师安排小记者体验这门古老的技艺。

  感谢魏老师的精彩讲座。我还在思考,古老的木版水印技艺,应该怎样与现代技术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杭州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

  小记者 向扬

我想画

威猛的三国英雄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在这耳熟能详的歌声中,我体验了一把画脸谱。

  在杭州工艺美术馆,我们小记者又有活动了。虽然外面烈日炎炎,但丝毫没有减退小记者们的热情,大家都准时到了一起体验DIY的魅力。

  一张张京剧里的脸谱,就像一位位人物呈现在我面前。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夏侯惇败走博望坡,曹操煮酒论英雄……我看得羡慕。但我想,自己画的脸谱应该有自己的理解。

  拿到纸浆面具后,我便热火朝天地开始绘画了。看着眼前的例子,我想打破常规,结合这些图片,制作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脸谱。

  通过画、描、涂三道工序,我自己的DIY脸谱横空出世:它底色是黑色,如同张飞的脸,取他能吓退30万敌军之威猛;下巴是红黄色,彰显着关公单刀赴会的勇猛;脸部有着紫色的花纹,与黑色相得益彰,更体现出它的谋略,毫不逊色于司马懿;眼框是橘红色,流露着王者的霸气。额头上还有红色条纹,有着姜维的胆识。他,我的DIY脸谱,结合了多位三国英雄的特性,可谓刚劲有余,不失智慧。

  此番体验,不仅让我绘画了脸谱,还感受到了京剧这一中华国粹的魅力。原来脸谱里也有很多故事和讲究呢。

  杭州胜利小学小记者 沈嘉炜


钱江晚报 新教育 e0008 我想做
水印画里文静优雅的女子
2012-08-24 钱江晚报2012-08-2400009;2694273;钱江晚报2012-08-2400013;钱江晚报2012-08-2400014 2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