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9版:阅读

两对有情人的不同命运(节选)

——谈杨小青导演的越剧《西厢记》和《陆游与唐婉》

  《西厢记》是一部脍炙人口、久演不衰的古典名著,历代演出一直很活跃。杨小青说,她要“排演一部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西厢记》,赋予这部古典名剧现代美。”

  《西厢记》这部名著,以莺莺为主人公者居多,后来有的戏又以红娘为主人公,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编演出的《西厢记》,则以张生为主人公。首先,要确定立意,过去强调反封建的主题,当然不错,但现实感已经不强了,杨导把主题定位为:“对美好憧憬的执着追求和追求过程中的艰辛、曲折、磨难。这样,故事还是爱情故事,但内涵更丰富了。”其次是人物,明确该剧以张生为一号人物,要“强化他们形象,更能体现积极追求自由的精神和青春的活力。”三是确定舞台体现。主要是使舞台有限的构建时空转为人物无限的心理时空,因此,杨小青与舞美设计专家一起,决定使用“转台”。

  比如“赖婚”一场,是矛盾激化的焦点,杨导把时空切成三块,一块是张生的书斋,他自以为好事将临,于是手舞足蹈,喜不自持;二块是莺莺的闺房,她娇羞地对镜理云鬓,等待母亲宣布佳期;三块是老夫人的厅堂,在这里她严肃地告知张生和莺莺,今后只能以兄妹相称。这样的舞台效果,形成张生在书斋是“动”,莺莺在闺房是“静”,老夫人在厅堂发生的“雷霆万钧”之势是“大动”,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

  再如“赖柬”后张生极度痛苦,关键人物莺莺也变卦了,也向张生传达了“自食其言”的明确信号。这时“转台”的一侧是张生抱琴,步履艰难地上上下下,苦苦寻觅和强烈追求;“转台”的另一侧是莺莺无限的愁思。“转台”缓缓地转了360度,任凭莺莺近在咫尺,但无论张生怎样地追寻,甚至是踉踉跄跄,就是到不了莺莺的身边,形成强烈的悬念。这样的效果,使观众也随之着急,把戏剧人物的坎坷和观众欣赏的投入“转动”到了一起。

  总之,在越剧《西厢记》中,杨导通过强势的导演构想,使全剧剧情紧凑、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并且通过“转台”的巧妙运用,形成戏剧的抒情性十分明显,成功地完成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

  而在越剧《陆游与唐婉》中,杨导紧紧抓住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把全剧结构以“婚变”为界分成两个区块,前一区块表现陆游与唐婉夫妻的和睦,和陆游力争夫妻关系存续的努力;失败后一个区块表现陆、唐再次相遇沈园,二人十分尴尬、无奈,两颗纠结的心在碰撞,似埋怨,又似哀怨。

  前一个区块,主要用剑、琴,表现人物的心灵深处;后一个区块利用《钗头凤》词,运用音乐的效果,表现两颗破碎的心无法修补,已再难破镜重圆了。杨导在《陆游与唐婉》中,不追求矛盾的尖锐和大起大落,同样如《西厢记》那样,运用抒情性的舞台处理和调度,完成了悲剧意义的提升。

  一个有成就的导演,其才华主要体现在对戏剧主题树立的高度,对剧中人物开掘的深度,对舞台装置设计的适度,而不在于使观众处处看到导演的斧凿痕迹,只充当一个工匠,那是导演的悲。小青导演的功绩和贡献,在于自己艺术胸襟的宽度,才有戏剧的大度。小青导演艺术的惊艳,应当很好地总结和借鉴。


钱江晚报 阅读 c0009 两对有情人的不同命运(节选) 2012-09-02 钱江晚报2012-09-0200021 2 2012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