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10版:阅读

翻开《大国之魂》,翻开尘封历史

  先冒个泡

  今天,是日本向同盟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67周年的日子。

  70年前,在“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40万中国男儿,自甲午战败后第一次出国作战。被英美嘲讽为“乞丐军队”的他们,以血水浸润了缅甸的山川。十多万客死他乡的英魂,散落在那片原始森林、瘴疬之地。

  本期阅读者讲坛主讲人、26岁的杭州民间军史达人张午彦,捧着畅销书《大国之魂》,来讲一讲中国远征军。

  “作者邓贤的父亲,本为富豪子弟,参加了第二次远征,成为《大国之魂》的主角之一。”张午彦说,“由于家族的因素,《大国之魂》成为介绍远征军难得的纪实文学资料,邓贤本人的考证也非常严谨,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历史性和文学性俱佳。”

  有着这样一本客观、生动的好书,张午彦带着读者们,剥开历史这颗坚果坚硬华丽的外壳,去咀嚼里边真实的滋味。

  现身说法

  真正的英雄,无需涂脂抹粉

  从1942年3月起,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缅甸失守,使中国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的凶险无比的空中航线。

  “英国的战略目标是保护印度。丘吉尔曾说,‘大不列颠即使失去100个缅甸,也不能失去一个印度’。战局一不利,英军就撤退,让中国远征军来掩护他们。”

  “还有要命的一点,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没有明确谁是指挥核心。远征失败后,撤回印度的把握更大,而撤回国内则对国民党在政治上更有利。杜聿明服从蒋介石命令,坚持越过野人山退回国内,主力几乎损失殆尽;孙立人跟随史迪威退回印度,保存了兵力。”

  在翻越野人山时,新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不幸中弹殉国。他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发去了挽联和悼词,1956年他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而且,远征军也明确地写进了教科书。”张午彦认为,“真正的英雄,不需要后人涂脂抹粉,不需要被刻意地拔高。”

  松山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二次远征,最有名的自然是1944年夏的松山会战。

  “我还是不愿称之为‘松山大捷’。”张午彦说:“5万经历过兰加姆整军、配备美式武器,得到美第14航空队空中支援的国民党军队,围困散编的1200日军,国民党军队伤亡超三万,其中7657名官兵牺牲,还不包括后勤的民夫。25平方公里山头,布满了一圈圈的烈士尸体。”

  看似占尽优势,却收获这般惨胜,原因何在?

  “腐败,是导致国民党军队战斗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张午彦说,从昆明转机时,国民党高层认为这些人反正要到印度拿到美援新军装,所以居然要求他们脱下衣服,赤身裸体,导致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时,很多人被高空的严寒冻伤,甚至冻死。

  至于领空饷之类,更是多如牛毛。“史迪威第一次看到杜聿明时,发现他在抽高档骆驼牌香烟,就问杜聿明,你怎么抽得起?一包骆驼牌的价格是一个士兵两个月的薪俸。”张午彦说,“杜聿明很恼火,什么都没说,掉头就走。”

  “这样一支军队,战斗意志、战术能力,都让人情何以堪。”张午彦讲了个小例子——龙陵一战,日军故意用一堆军用物资作为诱饵,国军不顾战斗前去哄抢,几乎被全歼。

  当时的国军士兵,多为抓壮丁,营养严重不良。“美军在云南征兵站体检时,70%严重营养不良,其中30%被直接退回。”

  历史评价:星星之火,最终燎原

  “尽管这仗打得是真够难看的,但是意义也是重大的。”张午彦的看法是,远征军作战,是历史车轮前进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走向强大的一个开端。

  在他看来,第二次远征的胜利,换来了大批美援,让国民党武装起了一批主力部队,最终打通了滇缅公路。“悲剧的是,仅仅一个月后,豫湘桂大溃败,就使第二次远征将士的血白流了。”

  不过,两次远征作战,还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尽管当时中国的国情极其糟糕,但这段出国远征奋战史,说明中国终于开始有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

  网友之议

  @云戈:“对于这个世界,你不过是一名士兵;对于一位母亲,你就是整个世界。”战争就是一个个平凡的士兵,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构筑成的历史。在历史书上,我们只看得到拿破仑、巴顿、蒙哥马利们,却看不到他们的名字。

  再学一点

  远征军简史: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为支援缅甸英军、并保卫西南大后方,组建了远征军,分别于1942年和1944年两度远征。从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本期视频可以在新浪微博@钱报阅读周刊看到,欢迎各位读者跟帖讨论。


钱江晚报 阅读 c0010 翻开《大国之魂》,翻开尘封历史 2012-09-02 钱江晚报2012-09-0200021 2 2012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