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科教·教育

9月人文大讲堂,听青少年研究专家、哲学教授讲“做人”

隔代养育,“孙子兵法”怎么学
为人处世,“知行合一”怎么做

  9月,学生们“抖掉”了一身松散的玩乐经历,把心安好,放到课桌、书本前。孩子交给学校,祖父母放学接回家,供应吃喝,监督做作业,这是当下多数城市家庭的抚养方式。

  祖父母管孩子时间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处在哪里,不好又该如何改变?本月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的一位学者,将重点谈谈祖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的教育角色,另一位学者则会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

当代“孙子兵法”,给祖父母支招

  上海东亚研究所台港澳青少年研究室主任、苏颂兴研究员,9月做客大讲堂,将给大家讲“老少共融的‘孙子兵法’”。

  春秋时代的兵书《孙子兵法》,跟爷爷奶奶有啥关系?一问苏老师才明白,他的“孙子兵法”,是祖父母教育宝贝孙子的“兵法”。

  当今社会,年轻父母生下孩子,转而奔波工作,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的,不在少数。隔代养育,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也越来越引起教育学家的关注,公众多形成了“祖父母宠溺更胜父母,隔代教育危机重重”的观念。

  这个话题是不是只有祖父母辈需要琢磨,还是得全家、全社会总动员?

  9月8日,对青少年培养有着独特看法的苏颂兴老师,将为大家讲讲这套“孙子兵法”。古代的兵法有三十六计,现代的究竟有哪些计策呢?隔代养育不同于爸爸妈妈的抚养,其间有什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听听苏老师传授“孙子”兵法吧。

中国哲人,讲听得懂的东方哲学

  浙江大学哲学系的董平教授,研究儒家和佛教,曾经在“百家讲坛”上讲《传奇王阳明》。

  在西方哲学艰涩的概念泛滥时,董教授坚定地走在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他说:“中国的哲人从来都不讲普通人听不懂的话。”所以董教授讲哲学,特别擅长深入浅出。

  董教授讲哲学,都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他给大家讲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到“知行合一”,这是一个很通俗、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理念。

  但是知什么,行该怎么配合?很多人觉得这很抽象。董教授就会讲一个故事,“王阳明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人,他做任何事都亲自动手。比如,他要搞军事活动,就会去练习骑马,亲自跑到边关。他读书,一边研究兵法,一边用花生、瓜子在桌上摆阵型,不仅仅是停留在嘴上。所以说他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人。对他来说,所谓的知行合一恰好是他个人性格的一种典型写照。按照王阳明的讲法,‘知行合一’实际上是说实践不仅仅体现为一个行动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为一个融会贯通知识的过程,就好比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一样,是不可分离的。”

  通常董教授讲完一个故事,就会把哲学观念和当代为人处世的实际情况结合作个引导,“我们今天人人知道这一点,却做不到。是真做不到呢,还是不肯做呢?我们需要自我反思。”

  9月28日,欢迎读者来听董教授讲故事,谈人生。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a0007 隔代养育,“孙子兵法”怎么学
为人处世,“知行合一”怎么做
2012-09-02 2704964 2 2012年09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