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的每一笔钱,我都要还”
开店失败欠债20多万,她一笔笔记在香烟盒上
10年全部还清,包括没打欠条、债主都不相信她还记得的钱
“那时我想,就算一年能还一万,还完这笔债我也得七八十岁了。所以我对两个儿子说,要是我死了,这笔债就分给你们来还。”10多年前,面对20多万元的债务,浙江德清农妇蒋引娣只有一个信念:还清债务。
“引寿5000,荣仙8000,双毛29000……”今天,一个见证她十年还债路的香烟盒,静静地躺在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中,向人们诉说着一位普通农妇对“清白做人”的坚守。
1996年,德清县武康镇塔山村的蒋引娣一家在镇上开了一家食品批发部,可开店失败,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竟欠下20多万元的债务。蒋引娣把几十笔债一笔不落地记在香烟盒上。“我一定要把债还清!”
身无分文的蒋引娣回到村里,大姐借给她1500元钱,她便用这些钱买了7头小猪崽,开始了一眼看不到头的还债路。每次卖了猪还债,她只留下买猪崽的钱,根本没钱买饲料。听说红酒糟是养猪的好饲料,她便跑到很远的酒厂。酒糟很重,请人帮忙搬运要花钱,她就自己动手。
蒋引娣是个急性子。赚到的钱在手里还没捂热,她就赶紧凑个整去还债。“还掉一笔,我就丢开一桩心事。”
2006年,当蒋引娣把最后一笔钱送到债主手里时,对方几乎不敢相信:“婶娘,这5000块钱都没打欠条,这么多年你还记得。”
“怎么不记得?借的钱每一笔我都记得,我都要还的。”她说。
还清债务后的一年年初,电视里播放县里慰问贫困家庭,蒋引娣看得直抹泪,决定把积攒的5000元钱捐出去。钱拿到镇政府,工作人员建议她设个奖,鼓励那些家里困难,又像她一样诚实守信的人。蒋引娣一口答应了下来。
现在,蒋引娣的“诚信市民奖”已经奖励了6人。其实在德清县,从1997年武康镇农民马福建设立“孝敬父母奖”开始,类似的草根道德奖已经有24个,“燮荣见义勇为奖”“松芳助人为乐奖”“立玲残疾学子励志奖”等犹如一部部“道德教材”在这片土地上传诵。目前全县的获奖者已超过5000人。
新华社记者朱立毅、余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