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科教·大讲堂

文章导航

京沪穗一半以上家庭是爷爷奶奶在带孩子

隔代养育要讲“孙子兵法”

  苏颂兴,上海东亚研究所台港澳青少年研究室主任、研究员。9月做客人文大讲堂,与浙江听众交流“如今爷爷奶奶如何当”。

  祖辈教育下一代好不好?今天经常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在辩论。在当下做爷爷奶奶,未雨绸缪,接纳新思想新理念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步调一致

  我在香港买过一本书,叫《爷爷奶奶能不能教育孩子》,这个话题背后就隐藏着爷爷奶奶不能带孩子的质疑,正方说祖辈带孩子能够释放孩子的学习潜能,反方说祖辈带孩子有很多问题,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素。

  怎么看待隔代养育?既然说爷爷奶奶不能带孩子,他们不带,自己到处旅游,可以吗?

  问题是在当下,这不太可能实现。据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祖辈带孩子的分别占到50%、60%、70%。

  老人都去旅游、休息,父母自己带孩子,行吗?社会竞争那么激烈,父母生了孩子后,急急忙忙都要去上班,祖辈不带,这时又由谁来带孩子?

  既然无可避免需要祖辈带孩子,我们就要帮祖辈认识到怎样才能把孙辈带好。所以我给讲座取了一个名字叫“孙子兵法”,爷爷奶奶教育孙子、孙女的36计。

  爷爷奶奶带孙辈,我们有三个原则要掌握:第一是祖辈不要把孩子父母的职责全部承担下来,你包办代替反而适得其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祖辈应该是配角,祖辈教育不能代替亲子教育。

  孩子成长过程中,0~3岁是关键期,这个重要的时期会影响他一生发展,也就是说未来的人口质量掌握在祖辈手里。所以祖辈一定要找准定位,更新教育理念与知识。

  第二个原则是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这个合力是祖辈和孩子的父母在教育理念上要有相同的认识,即使不同,也不能影响到孩子。祖辈和孩子的父母在吵架,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心里怎么想?祖辈和孩子父母步调一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我经常会举一个例子,也是生活中一半以上家庭都存在的现象——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变成小胖墩,会有意识地控制孩子饮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看了心痛,于是父母给他减,长辈又给孩子加。虽然我举的是餐桌上的例子,但核心是祖辈和孩子父母之间的观点不一致。不一致时孩子听谁的?他不会听父母的话,最后也不会听祖辈的话,这就是不一致造成的结果。

  第三个原则是亲家无缝“衔接”。在爷爷奶奶家做的规矩,到了外公外婆家也不能推翻,反之亦然。如果是亲家之间有成见,可以避开孩子私下沟通。

3岁以前,孩子对秩序非常敏感

  祖辈喂养孩子只是吃好、睡好、不生病、不感冒,这还不够,你要把研究他的成长过程当作学问,作为一个第三者仔细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不多发表意见,然后把观察的结果和孩子的父母,和学校老师多沟通,这样的努力会对孙辈的成长加分。

  我希望爷爷奶奶,能再一次认识到3岁看大,7岁看老的重要性。

  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30岁时,我的孩子1岁不到,刚刚出生。后来孩子一直是我带的,整个寒假和暑假我就教他背唐诗,然后很自豪地让他在亲戚、朋友面前展示,大家都说我的孩子聪明。结果上了幼儿园、小学,我发现儿子会背的唐诗不久全忘了。

  今天,他已经30岁出头,小时候这些诗歌他都没有印象了。所以,孩子3岁以前是没有我们理解上的记忆的。

  但孩子3岁时,有一个重要的敏感期。意大利有名教育家叫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发现了儿童3岁以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有一个重要的案例:一天孩子的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不到3岁。那天妈妈很累身体不舒服,不像平时那样坐在客厅摇椅上讲,而是躺在床上给孩子讲故事。孩子却一直哭,母亲很奇怪,这个故事一直是孩子爱听的啊。后来,蒙台梭利又研究了很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她找到了规律:原来孩子坐在摇椅脚边听故事,享受的是听故事的氛围,是环境,是秩序,你如果打乱了这种秩序,孩子就会不适。3岁以前,孩子对秩序是非常敏感的,这个敏感性不能被破坏,也不能粗暴地忽略。

  英国科学家对这个敏感性,给予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3岁时孩子对一件事怎么表现,到26岁还是八九不离十。3岁看大,7岁看老,被认为是一种规律的存在。

  孩子过了3岁敏感期的家长也不要着急,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弥补一些在3岁、7岁以前的问题,但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孙子兵法”给出十大绝招

  第一招,做规矩。祖辈最大的忌讳就是宠溺孩子。带孩子出去或和孩子做游戏,一定要事先立好规矩。

  第二招,训练孩子自立能力。祖辈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这是在训练孩子提高生存能力。比如上学放学,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比如不要总对孩子说“小心”、“不要”。

  第三招,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理念上有冲突,私底下多和孩子父母沟通。

  第四招,玩是孩子的一种权益,不能抹杀这种权益。4个老人盯着孩子,总担心孩子出事,无形中抹杀了很多玩耍、冒险的乐趣。而且孩子不出去玩,总和老人在一起,容易模仿老人,心理状态也会成人化。

  第五招,理解孩子模仿的习惯。比如讲脏话,不要把它看得很严重。有些脏话孩子只是出于好奇去模仿,不要去强化,当孩子出现这个问题时,我们的高招就是淡化这种所谓的劣迹。

  第六招,要善于鼓励孩子。鼓励不是简单的表扬,也不是金钱奖励。当鼓励让孩子变成一个自主行为时,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但是祖辈往往喜欢用物质条件来与孩子等价交换,比如扫地给几个糖,这样的等价交换其实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要把鼓励变成对孩子的内在激励。我们可以用积分制的办法,激励孩子形成好的习惯。

  第七招,尊重孩子。不要永远把孩子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娃娃。

  第八招,跟孩子交往要有互动。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尤其见了陌生人不肯打招呼,有客人来了躲到小房间,祖辈会担心自己教出来的孩子没有家教。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祖辈和孩子可以有一个互动,事先告诉孩子等一会儿谁要来,这个人和大家有什么关系,让孩子对陌生人不感到陌生、害怕。

  第九招,观念的更新。祖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处理问题简单化。在观念更新过程中,祖辈不要排斥孩子的一些想法,也不要排斥孩子父母的一些想法,要乐于接受。

  最后一招,以群治独。老人一般很少出门,出门也在社区里,这让孩子也跟着出门少了。其中会带来一个大问题,孩子对社会了解不够。

  我们现在都是独门独户,怎样把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变成一个大家庭?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拼养方式,弥补一下孩子的孤单。比如每到大节日,几户家庭联合起来把孩子送到某个家庭里,由这个家庭的父母去带他,出去玩或者做一些家庭教育,三四个孩子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子女的生活环境。下一次再轮到另一户家庭。


钱江晚报 科教·大讲堂 a0007 隔代养育要讲“孙子兵法” 2012-10-03 钱江晚报2012-10-0300008;钱江晚报2012-10-0300010;钱江晚报2012-10-0300012;钱江晚报2012-10-0300014 2 2012年10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