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4版:杭州新闻·西湖边

“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迹展”今起在浙美展出
94件展品中有74件由永福寺历时5年从海外购回

300年后,“东渡墨宝”重回西湖

  本报记者 杨晓政

  1653年,杭州文人戴笠东渡日本,落发为僧,法号独立性易,医术书法双绝,他还将西湖园林风格带到日本本州岛岩国市——参与设计当地“锦带桥”。当他在诗中写下“未能一息忘我西湖”时,一定不会想到,300多年后,自己的书法作品竟能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杭州。

  今天,“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展出包括独立性易、东皋心越等人的作品共94幅,其中74幅作品,是最近5年内杭州永福寺从海外收集的书画作品。

  本次展览免费,将持续至11月10日。

他带去的“西湖锦带桥”,给当地桥梁设计提供了灵感

  此次展出的独立性易的作品是18幅书法,其中一幅隶书“乾坤容我懒”,印文“遗世独立”,竖幅,116厘米×28.5厘米,气场强大。

  “站在它面前,观者常常感觉自己渺小。”墨迹展负责人、杭州永福寺月真法师感叹。此次参展作品中,独立的书法最上。独立行草篆隶皆能,尤精草书,被认为是禅宗书法的正宗,当时日本知名的书法家北岛雪山、深见玄岱都是独立的弟子。

  独立性易是杭州仁和县人,姓戴,原名观胤,后易名笠,号曼公,明末清初名医、书画家。清顺治十年(1653年),东渡日本,落发为僧。

  当时日本长崎一带痘疮流行,独立性易用痘科医术为病人治疗,救人无数。

  独立性易与岩国第三代藩主吉川广嘉熟识,他将《西湖志》介绍给吉川,帮助修建日本“锦带桥”。《西湖志》中,姿态优雅的西湖锦带桥、杭州的许多优美建筑为岩国的桥梁设计师提供了灵感。日本锦带桥为五孔石墩木拱桥,如今还在岩国市的锦川河上。此桥被誉为日本三大名桥之一,跨度27.5米,全长193.3米,宽5米,1673年首次建造完成,还曾被选为世界上最美的13座大桥之一,每年有400万人次游客到访。

  独立性易虽然侨居日本,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从未割断,常以诗文寄情。他的抄本诗《东矣吟》,今藏神户市立博物馆,内有《与无方话我西湖雨奇晴好之胜》曰:

  一念江乡一惘然,忽逢君话圣湖边。

  千峰翠泼芙蕖影,洗出朝来雨后天。

  又如《西湖怀感三十韵,有引》: 万里家乡,一湖梦寐,六桥花柳,十载荒芜……冥冥结思,未能一息之忘我西湖耳……

94件展品中,74件从海外收集而来

  这次展览的作品一共94件,其中74件是近5年永福寺从海外收集而来,东皋心越的书画作品就有约20件。

  《达摩渡江图》中,达摩姿态洒脱自然,赤脚立于浪花中、芦苇叶上,双手拢于大袖,眼神斜着,栩栩如生,就连外行人看着,也觉得好看、有趣。

  东皋心越的行书作品文字和书法也都值得品味:“世间宠辱不关处,更喜无人叩竹门。”

  永福寺自东晋慧理禅师开山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清康熙十年(1671年),东皋心越禅师移住永福寺。东皋心越是一位才艺出众的僧人,能书善画,工于篆刻,精于古琴,落笔成文。他东渡日本后,被誉为日本“琴学鼻祖”、“篆刻之父”。《日本琴史》云:“琴学盛于日本,宝师(东皋)之功也。”

  东皋心越尤擅草书,为日本书法界开辟一个新的境界。其篆刻,或清冷隽秀,或苍劲雄浑,或深邃典雅,被奉为日本篆刻之父。其画技,长于释道人物,兼工梅兰竹菊,有日本书画评论家将他与吴道子相提并论。

  此次展览中还有费隐通容、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高泉性潡等高僧的作品。

  永福寺月真法师说:“这几位禅师在日本开宗立派,他们的名字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方面的卓越贡献,国内却知之者甚少。如今回归杭州,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西湖边 h0004 300年后,“东渡墨宝”重回西湖 2012-11-07 2788181 2 2012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