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9版:晚潮

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正不怕影子斜”,作为人的一种自我鼓励,坚持正道,不畏流言,那是没有错的。

  但是否立身正了,就可以无惧了呢?我看不见得。

  上个月到苏州的木渎住了两天,天平山下的这个古镇,原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故乡,细细地看了纪念馆内陈列的史料,正好可用来作为上述观点的注脚。

  范仲淹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完人,不光德才皆备,而且文武双全。他奉命镇守西北边陲,西夏之敌屡战屡败,竞相传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但即使是这样一位忠臣能臣,仍挡不住流言的中伤,范仲淹仕途“三起三落”,虽曾官居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最后仍被贬出京城,在调任颖州途中郁郁而终。他在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中,发出的:“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正是历代正直之士的共同心声。

  中国儒家传统,向来强调“武死战,文死谏”。读书人多说几句,为的是这个国家好,是不至于掀浪翻船的。但总有人捕风捉影、总有人落井下石、总有人偏听偏信,更何况专制社会,君主一言九鼎,再忠诚的臣子,一旦拂了龙鳞,中了流言之矢,也会轻则被谪,重则丢了性命。

  遍查史籍,大约只有少数君主,对此保有警惕,北宋的开国之君赵匡胤可以算得上一位。王夫之曾在所著《宋论》中评述说:“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再看范仲淹,三次贬官的原因:一次是要求太后撤帘罢政,一次是反对仁宗废后,一次是议论皇帝立嗣。如果换了别的朝代,恐怕早就掉了脑袋。怪不得连范仲淹自己都曾由衷地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看来,即使是在封建社会明君治下,还是得像赵匡胤那样勒石为戒订个制度,确保不捕风捉影、不以言废人才行。


钱江晚报 晚潮 c0009 身正不怕影子斜 2012-11-25 钱江晚报2012-11-2500022 2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