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n0005版:宁波城事·甬现

土布织成,重2斤2两

老底子新娘子出嫁要套一套



老底子宁波有百家衣、百衲衣(不是僧人穿的百衲衣)的民俗。做父母的向邻里乡亲讨取零碎布帛,缝制衣服给婴儿穿,以此来讨个吉利,据说这样孩子特别好养活。
北仑地区,有种百姓衣,缝制方法与此类似,也是讨个吉利,却是给新娘穿的。
最近大榭开发区堍头村医疗室王雅琴医生家,就发现了这么一件,那是朋友胡阿姨放在她家的。

  这是件由上百块小布片缝制的土蓝色女式二层大襟夹袄,色彩单一,风格简朴。衣重2斤2两,布料质感类似于如今的牛仔布。

  78岁的原大榭方志办工作人员王时康介绍说,别看这件百姓衣有点土,蛮结实的,用的布料是老年间余姚大布(即土布),是老百姓自己纺纱自己织的布。这布料经久耐磨,当时的人常用它制作上山下海时穿的灯笼裤。

  这件百姓衣做工精细,衣襟胸口处缝的是盘纽,现在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才会盘,下衣襟缝的是一字钮,钮头是铜制的。

  根据胡阿姨家的宗谱推算,这件衣服大概缝制于晚清时期。

布料来自上百家的旧衣服

  王时康说,百姓衣也可称百家衣。做这种衣服的,通常是家底厚实有一定名望的大户人家。这种衣服是给女儿出嫁时做陪嫁用的。到100户不同姓氏的人家家中,乞求她们把其曾穿过的旧衣服剪下一小块布片。质料、形状不一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后做成一件有二层的女式大襟夹袄。新娘子出嫁时,拿出这件“百姓衣”象征性地套一套,想起家人和邻居们的祈福,自然倍觉温馨。然后,把衣服折叠好,放在陪嫁的皮箱内,随嫁到夫家。

  老底子给儿童穿的百衲衣,选用的布料是新的,也是自家准备的,只不过是拿着布片,挨家挨户到一百户不同姓氏的人家,请人家缝上几针后制成。

  本报通讯员 吴志庆

  胡波涛 胡科峰

  本报记者 王波 周皓亮


钱江晚报 宁波城事·甬现 n0005 土布织成,重2斤2两 2012-12-25 钱江晚报2012-12-2500011;2850327;钱江晚报2012-12-2500012 2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