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h0001版:杭州新闻

2011年杭州15万卷历史房产档案走上漫漫修复路,如今已有15万页重见天日
杭州馆藏最早的“房契”,告诉了咱们这么一件事——

228年前,鲍心斋买了沈廷元的地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张虎

  从古至今,国人最看重的就是两件事——谷子和房子。房产档案作为城市发展的原始记录,就是这座城市曾经留下的痕迹,也是最可靠的社会记忆,它承载着的是厚重的地域文化。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为了留住杭州的这份回忆,2011年至今,杭州市房产档案馆一直进行着一项艰苦却意义深远的工作——对馆藏的晚清至建国初期的15万卷历史房产档案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

  近日,修复工作完成第二阶段,15万卷档案中累计完成了15万页的整理、修复和数字化加工。在这15万页中,一批尘封多年的回忆“重现人间”,更将馆藏档案的历史跨度向前推进了34年。

15万卷房产档案“病”得不轻,九成出现脆化

  杭州房产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有300余万卷,而其中的15万卷历史房产档案尤为珍贵,这其中包括晚清时期形成的,记载了杭州清代房地产买卖关系、地价变动等信息的房地产交易契约档案和民国时期,由市政府土地科、地籍整理处形成的房地产登记档案和文书档案等等。

  这些历史房地产档案通过图、档、卡、册等形式,详尽地记载了清代以来杭州市土地房产交易和登记管理的情况。

  “说它们历经磨难一点也不为过”,房产档案馆管理指导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批历史档案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1937年,日本进犯,杭州失守,民国杭州市政府迁往丽水、永康等地,这批档案也随之携带迁移。

  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时任国民党杭州市长的俞济民曾要求将市政府及所属各处(包括地籍整理处)的档案、资料、图籍,能带走的尽量带走,不能带走的予以烧毁。

  后来有人用已作废的旧图册“偷梁换柱”,这批珍贵档案才得以幸存。

  在长期的保存和利用过程中,这些珍贵的档案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堪虞。90%以上出现纸张脆化,7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字迹洇化,而严重破损、危及保存利用的已经达到30%。按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话说,“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批档案里有相当部分是民国时期的,而民国时选用的书写纸张质量差,极易老化。据国家图书馆测试,民国时期纸张的一般寿命是50年至100年,大大低于纸寿千年的宣纸。

鲍心斋买了沈廷元的地,成杭州馆藏最早“房契”

  说了这么多,咱们来挖挖15万页中比较特别的两份档案,八卦一下200多年前的“房市”——

  一件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收照就是此次发现的珍藏之一。这个收照里就记录了一件事:一位叫沈廷元的人将名下一块土地卖给了一名叫鲍心斋的人,这个收照就是两人买卖这块土地的凭据,有点现代“房产证”的意思。

  沈廷元和鲍心斋是何许人也,是高富帅还是房奴,已经无从考证。不过这张看似普通的“房契”却成了杭州档案馆目前馆藏最早的档案,将馆藏档案历史跨度直接向前推进34年。

  而另外一件珍藏,更可以成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这是一件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碑文拓片一张,原碑已经不见。这件98×186厘米的拓片,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杭州闸口至秋涛宫沿江一带的沙田,是徽州木商用来交易堆放木材的场地,而周边的老百姓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有争议。为了平息纠纷,官府介入,后来提出解决方案,此块土地仍由木商使用,而木商需支付给百姓补贴,并立下这块碑为据。

  就是这样一件民事官司,当年的立碑人一定想不到现在光是拓片,已是价值千金——经专家初步鉴定,此类碑刻拓片存世极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考虑到这件档案的弥足珍贵,档案馆工作人员说,对它的修复将量身定制。

北山路100号是不是杨虎城故居,老档案立功了

  许多人也许很好奇,那么大投入用来恢复房产档案究竟值不值得?

  咱们试举一例,你就能明白历史档案的重要性了——

  沿着美丽的北山路往西走,和曙光路交界的地方,一幢门牌为“北山路100号”的青砖房矗立在那边。这幢历史建筑,当年曾经因其是不是杨虎城将军的旧居而一度引起过争议,不过后来就是通过查找老房子的历史档案解决了这道难题。

  这幢老房子的历史档案登记资料中,姓名一栏写的是“杨呼尘”。经过专家考证,这个名字正是杨虎城将军的别名,比较亲近的家人都习惯这么称呼他。

  至此,关于北山路100号的争论,就因一份档案一锤定音。据记者了解,这份珍贵的档案也在本次修复的范围内。

  以后类似于这种文件级的房产档案著录以后,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和时间等等要素都会记录在案,大家检索起来就更方便了,对于以后历史疑团的印证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档案修旧如旧,连横竖条纹都要拷贝原版

  修复老物件、尤其是已经出现破损的纸质档案,需要的可不仅仅是技术,耐心和细心一个都不能少。

  大家从照片上这两幅完全判若两人的档案就能看出究竟,从档案出库修复到最后装订入库,每一页档案的修复整理都要经历10余道程序。

  咱们来说说修复中的难点,纸张发黄变脆自然是“拦路虎”。纸放得久了会变黄,是因为纸张老化造成了酸度增加,因此修复的前提是如何提高纸张的碱度,也就是让纸张脱酸。

  参与此次修复工作的广州余平文史典籍保护实业有限公司的陶总告诉记者,他们用的就是一种特殊的药水,只需要轻轻喷洒在发黄的纸张上,就能提高纸张的碱度,符合档案长久保管要求。不仅如此,药水还有防虫蛀的功效。

  用来修复破损档案的纸张,不仅颜色甚至到纸张的纤维都要与原版达到90%的相似度,修补过程中,纸张横竖的条纹都要与原版一致。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 h0001 228年前,鲍心斋买了沈廷元的地 2013-01-09 2867389 2 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