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国际新闻·焦点

英美媒体爆炒“中国假药流入非洲”
浙江援马里医疗队医生现身说法:

中国抗疟药 效果非常好

  近日,西方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假药危害非洲”之说。英国《卫报》称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所售治疗疟疾之药物有“三分之一”是假药或不符合标准,且这其中“许多”来自中国等国。美国《华尔街日报》7日又对所谓“中国假药危害美国”进行了报道。

  针对相关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明确表示,指责以中国为主制造的假药大量涌入非洲地区的说法毫无根据;中国对于出口药品的管理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做法。

  本报记者昨晚越洋连线浙江援助马里第22批医疗队队长、马里医院中方负责人、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金戈和马里医院的大外科主任、浙医一院呼吸疾病诊治中心的副主任屠政良,他们向记者表示:中国医疗队援非抗疟疾药物疗效非常好,绝不可能是假药。

“中国假药”有没有可能流入非洲?

  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国抗疟药产品进入非洲市场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中国政府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医疗援助。二是通过外贸出口途径,如通过国际组织的公立采购,或在非洲重点国家建立子公司、代理商等销售网点,将药品从中国直接出口到当地。

  在援外方面,“中国抗疟疾药品要经过产地检验、港口复验,然后再出口,绝对保证质量,不会出问题。”中国商务部援外司处长朱正洪介绍说。

  对于输入非洲的药品,首先,我国药监部门会严格监管。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了解到,生产完全供出口的青蒿素类抗疟疾药品也要在国家药监局进行注册,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在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车间进行生产,药品出口前还需获得目的国注册批准,而注册批准的过程非常严格。目前,华方科泰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复兴医药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制药厂和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业通过了坦桑尼亚食品和药品局资格认证。

非洲疟疾无法根治也要怪中国?

  疟疾在非洲为何无法根除?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主任、青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平认为原因很复杂,比如非洲部分疟疾流行国家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防疫体系薄弱,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等。

  宋健平说:“疟疾主要是通过携带有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传播。影响按蚊的因素(灭蚊和防蚊措施)和阻止疟原虫在人体内(药物治疗和预防)发育、繁殖的措施,都是影响疟疾传播的因素。”

  华方科泰坦桑尼亚有限公司市场主管Kissandu告诉记者,非洲地区气候炎热,很难消灭蚊蝇,疟疾常年流行,多年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本不是中国药品进入非洲导致的。实际上,中国抗疟药在坦桑尼亚市场最多也就是10%的份额。

  中国驻乌干达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欧阳道冰说,将非洲疟疾无法消灭的原因归结为来自中国的假药,完全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首先,中国产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疗效是在许多非洲国家经过实践检验的。其次,中国近年来援助乌干达上百万份抗疟药得到乌官方和民众的一致赞许,每年都向中国政府申请新的援助。乌政府对药品监管严格,通过正规途径不存在分发和购买假药的问题。第三,有些疟疾患者认为我国抗疟药没有疗效,可能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服药。乌干达媒体没有关于中国生产抗疟假药的报道。

西方媒体为何中伤中国药品?

  针对有关“这些假药就像质量低劣的手机和衣服一样,全都来自中国”的说法,桂林南药副总裁苏莉说:“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很高的准入门槛,非洲地区的药品市场过去基本被西方企业垄断,价格非常昂贵。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把质量上佳且价格较低的药品出口到非洲,帮助解决非洲缺医少药的困境,让更多民众得到救治。但这不可避免地抢占了部分本属于西方制药企业的市场。”

  昆明制药厂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非洲国家推广的药品,20多年的经营中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他认为,此次《卫报》的报道,很大程度上是道听途说,信息来源不准确,更大的可能是出自政治经济目的。

  欧阳道冰告诉记者,中国抗疟药挽救了数百万非洲民众的生命。中国政府自2006年开始向乌干达援助青蒿素抗疟药,累计提供1737790盒抗疟药。这些抗疟药的疗效得到乌卫生部和民众高度评价。其中一种抗疟药Artesun于2012年被乌卫生部推荐为治疗重症疟疾的一线用药,在乌全国进行推广。


钱江晚报 国际新闻·焦点 a0013 中国抗疟药 效果非常好 2013-01-09 2868293 2 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