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10版:科教新闻

昨天,本报记者到嵊州回访“爱心小Q”微慈善援助过的病人——

一家四口患癌,他们真的需要更多帮助

  本报致力于援助贫困患者的“爱心小Q”微慈善活动,最近一个月来,接到了不少求助电话,其中大部分都是患上了癌症等重大疾病。本报和读者们已经先后援助了12位大病重病患者,虽力量绵薄,却给他们带去温暖。

  昨天,记者特意赶往嵊州浦口镇吕谢湖村,回访了“爱心小Q”帮助过的其中一位农民谢军良,他一家四口都患上了癌症,正挣扎在绝望的边缘。

  “(儿子)在家里已经一个多星期不能吃东西了,痛得冒冷汗,止痛片也压不住。你们送来那5000块钱,真正是救命钱,就是拿这个钱,年初住进的医院。”见到谢军良时候,他正在儿子的病床旁,帮疼痛难忍的儿子揉脚。儿子患了肝癌,是晚期。

  “女儿2008年肝癌去世,才26岁。” 56岁的谢军良无力地指着墙壁上女儿的遗像,对记者说。

  遗像上的姑娘,青春洋溢的脸庞已经永远定格。然后他更悲伤地叹了口气:“现在儿子跟姐姐一样,也是26岁,也是肝癌晚期。”

  而谢军良自己,也是鼻咽癌患者,还在化疗中。

  一家人花费了多少医疗费用?他自己也说不清。谢军良的妻子1998年患肝癌去世,由于当时我省大部分农民还没有医疗保障,谢军良一家为了给妻子治病,东借西凑,妻子走了,却欠下了10万元债。

  之后懂事的长女开始打工挣钱,把钱还得差不多了,却不幸查出已得了肝癌,并于2008年去世。

  家里的债还没还完,谢军良自己也发现了鼻咽癌。“现在有农保,才敢来看病。医院帮我安排最便宜的床位,用药也尽量用医保能报销的国产药,可我化疗还没结束,照顾我的儿子自己就倒下了。”谢军良陷入绝望。

  记者了解到,谢军良治疗鼻咽癌前后花了将近9万元,除了新农合报销的,他自己还是支付了4万多元。他就治的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护士长杨斐敏特别关注他。把谢军良的困境@给了浙江微博医生#爱心小Q#。

  杨斐敏说,爱心善款,让谢家父子看到了希望。昨日记者与杨斐敏看到,谢家儿子已住进医院,最近能开口吃饭了。

  但记者打开病床旁的小柜子发现,账单显示,仅仅住院10天,最初交的医药费用完了,还倒欠医药费5000多元。后面的医药费在哪里,谢军良想也不敢想。

  为了治病,谢军良已卖掉了自家唯一的一块打好地基的宅子,2万多元钱,在癌症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

  现在,谢军良借住村里的公房,房子很简陋,用家徒四壁形容,并不为过。

  惟一的电器,是一台旧电视机,靠着它,重病的儿子能分散些注意力,减轻一些痛苦。

  而记者了解到,目前肝癌、鼻咽癌都尚未列入大病医保病种,除了新农合可以支付谢家父子基本的治疗费用,更多费用无法报销。当记者把这个信息告诉他时,谢军良虽然有点黯然,但依然说了一句:“以后肯定也会有的。”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句大白话,在人生病的时候感触尤其深刻。一场大病拖垮一户家庭,这样的惨剧,如今仍不鲜见。

  “爱心小Q”活动接触到的病人,有的不知道如何申请我省已有的大病医保;有的患上的病,没有被列入大病医保的范围;有的是外省来浙江打工的,不能享受浙江的大病医疗保障政策;有的家庭贫困,即使有大病保障的补助,仍然无法支付需要自己拿出的那部分医疗费用……面对疾病之困,我们唯有向好的期待,愿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能帮助到更多人。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王家铃


钱江晚报 科教新闻 c0010 一家四口患癌,他们真的需要更多帮助 2013-01-17 钱江晚报2013-01-1700013 2 2013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