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愿权利平等,岁月静好

  过年的感觉很好,很闲,很静,就像大年初一《钱江晚报》头版上那幅照片:一只天鹅,静静地浮在里西湖的水面上;早晨的阳光,静静地洒下来,远处,是阳光里的城市楼宇,也是静静的;照片的标题是:“岁月静好”。除夕夜,一个朋友发来祝福短信:“安享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可读书冥想,可会友闲谈;岁月静好,连微博都冷落了好多天。岁月若是静好,新闻评论就是一种多余;岁月若能静好,本人宁愿改行。

  “静好”,是否可以理解为“静就是好”?所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就是这个意思吧?人到中年,或者人过中年,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会莫名紧张,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所以,很长时间没有电话,反而让人心安。没有电话,就是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平安。

  所谓“静好”,所谓平安,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无须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大富大贵;有一份职业,有一份收入,有基本的保障——“平安”,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不能再低的人身权利。城市里的一个普通人家,有一套质量有保证的经济适用房住,农民正在耕种的土地没有人来任意霸占,打工者能按时拿到工资,人们能够靠诚实的劳动吃饭——平安的生活,应该是有尊严的生活。

  古往今来,谁曾真正享受过“静好”的岁月?帝王有权有势,天下、国家都是他的私有财产,应该最有可能享受“静好”了吧?可是,阅遍史记汉书通鉴,哪一朝、哪一个帝王“静好”过?不是觊觎,就是防范觊觎,何来“静好”可言?只要人算计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关系不改变,就不会有真正的“静好”。一部分人穷奢极欲,一部分人朝不保夕,不是“静好”;一部分人作威作福,一部分人俯首贴耳,不是“静好”。“静好”,只有在人与人互相信任、平等,人与人不再敌对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

  所谓“静好”,不应该只是春节的感受;所谓平安,应该是平时的、一贯的、常态的。一时的平安,不是真正的平安。就本人而言,这个假期里的“静好”感受,一大半是不上网、不看新闻、不刷微博,主动屏蔽新闻的结果。而一上班,世道又将恢复平素的热闹,写评论的又有活干了,不用担心失业或改行。

  即使是在春节这几天,其实也未能真正“静好”。一个朋友,春节回老家前,说很怕回家去。因为他姐姐的婚事,得罪了村委会主任。对方节前已经放出话来,要跟他们家算账,他爸爸妈妈都是老实人,很害怕;他不回去,不知道爸妈会被欺负成什么样子;他回去,其实也无济于事。在他们那个地方,“法律”两个字是不存在的。朋友回去时,我安慰他,说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春节那几天,我很害怕他来电话;但他还是来电话了,而我,除了苍白无力的、我自己也不相信的安慰,一点也帮不到他。

  “静好”,在路上了吗?“静好”,还有多远?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愿权利平等,岁月静好 2013-02-16 2907312 2 2013年0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