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愿贫有所依,幸福真实

  春节期间,有个消息让我们全家人高兴了好一阵子,我的一个表弟,找到了自己的女朋友,还找到了一份好活——当网上店小二,据说年前那阵子生意非常好,今年准备攒点钱带着女朋友上北京玩去了。

  我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我了解,那些年里他们过的日子有多苦。我知道,如今的这点幸福对他们来说是如此不易。

  表弟父亲早逝,靠母亲一碗一碗卖馄饨才供他读完大学,而他想要的未来,他的那个日渐老去的母亲已经给不了他什么了。他只能靠自已的双手在他所居住的那个城市里艰难地生活下去。我们都希望,他和他女朋友开的那个网店能给他的生活带来转机,至少能在他们喜欢的城市里买个房子,安居乐业,而不用回到那个贫困的山村。

  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他们父辈的贫困,传给他们,再一代代往下传。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穿着打扮也许跟城市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他们面对的困境却是城市人无法想像的,没有房子,没有户口,游离于城市保障社会福利之外,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他们赚的那点钱在高房价高物价面前,脆弱地连层窗户纸都算不上。

  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他们的富裕,那就不是小康。让GDP、人均收入翻番也许不难,依现在各个省份的发展速度,大多数都能做到。可是小康从来不是数字上的小康,一个社会,如果只有少数人的收入飞在天上,大多数人趴在地上,这样的社会不能称为小康。虽然贫困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每一个贫困都有个体的原因,但制度必须为贫困托底,确保每个人的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而追求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这正是政府的责任,公权力存在的价值。

  那些眼里只有GDP,只有自己的政绩的官员,他们只会把眼睛盯着能给他们带来政绩的人,而那些真实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他们的诉求只会被淹没在人均收入之中。如果一笔钱投进一些地方能产生GDP,进而产生政绩,而投向另外一些地方,只是一种“消耗”,那么他们会毫不迟疑作出选择。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是无法给出一个小康社会的预期的。

  习近平在骆驼湾村亲历真实的贫困、李克强与棚户区里光腚男孩互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央领导人敢于直面真实的贫困、改变落后贫困地区面貌的决心,他们在权力体系中产生的激荡意义就在于,权力不应该成为一个人人畏惧的怪物,它必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服务于公平。

  表弟从来没说过要靠谁,可是,权力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他们也应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这种精彩就在于,他们在社会的财富分配中应该占据更大的份额。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愿贫有所依,幸福真实 2013-02-16 2912814 2 2013年02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