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率破亿的《晓说》启动第二季,高晓松是如何做到的
他不光“贫”,而且有货
本报记者 徐洁 发自上海
本报记者 徐洁 发自上海
有高晓松在的场子,主持人几乎成了摆设。好在他的话实在太逗,一旁的美女主持倒也忘了尴尬,笑到妆都花了。
昨天,高晓松借着上海复旦大学的场子,举行他的网络脱口秀《晓说》第二季的启动发布会,闻讯而来的学生把偌大的报告厅塞得满满当当。说好下午3点开始的发布会,有人一大早就来“占座”。
由此想到,《晓说》第一季去年3月上线,点击率总量达1.3亿次,就不觉得奇怪了。
在国内,真正叫得响的脱口秀几乎为零。而今高晓松的嘴皮子功夫,还真有了点奥普拉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除了“贫”,他肚子还真有货。
他的“贫”
没有稿子,想到哪说到哪
第一季《晓说》52集,话题从来不重样:揭秘“奥斯卡游戏规则”,趣谈“交规那些事”,吐槽“美国社会毒瘤”等等,难怪昨天他一落座,就有学生打趣:“是不是你肚子里东西太多,把凳子都压下去了?”
《晓说》里也是这样,高晓松陷在沙发里,一个人对着镜头,托着下巴,自说自话,没有稿子,想到哪说到哪。他甚至拒绝再找个搭档一块儿说:“两个人就坏了。我说几句,他再接口,我就忘了接下去说什么了。”
所以新一季的《晓说》里,依然是他一个人说,但这次要走出国门,口述世界。从企划书上看,第二季会分成“海外篇”、“军事篇”、“社会热点篇”和“特别篇”四大版块。
其实在第一季里,网友就发现高晓松是个军事迷。有学生问:“你是怎么记住那么多信息的?比如飞机、航母的型号。”高晓松笑了:“就像女孩一定会记住他现任男友的所有前女友,以及她们的生日、血型、给他买过的礼物,万一他哪天穿上前女友送的鞋,肯定马上就被发现了。”现场爆笑一片,但高晓松表情严肃起来:“其实我就是想说,你有兴趣的事一定就会记住。”
高晓松说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当一个门客——由公子养着,他替公子看书,给公子进言,然后公子就跟皇上说,皇上听了高兴就赏美酒美姬。他自己如果做得不开心,就再去别的公子家接着聊。
作为北京饭局最受欢迎的“段子王”,节目里所谈话题都曾长期经受各种饭局检验,“每次我开始说话,大家马上就不管吃什么,甚至也不泡妞了,就听我说。”高晓松得意地说。
有一次,也是在饭局上,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对他说,“你那么能说,做个脱口秀吧。”于是,就有了《晓说》。
他有货
书香门第,吃饭时间也看书
说起如今的博学和成功,他把一半归结为“命好”。
高晓松的爷爷高景德是原清华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外公张维是原清华副校长,深圳大学创办者,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
于是高晓松一路上的都是中国最好的学校:中学是北京四中,大学是清华,读的是无线电系,系主任是自己的舅舅。可中途他又退学,去北京电影学院读导演系。
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没能如愿考上北影导演系研究生。于是,他又闯进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广告圈。到了1993年,大地唱片的黄小茂找到高晓松时,他已经是个成功的年轻商人。
如今,他忙着做音乐,还要出书、写剧本、当导演、做评审,但每天睡前两小时的阅读时间绝对少不了,甚至在因醉驾被拘留的184天里,他也看了金庸全集,看了大英百科全书,自己试着翻译了一本书。
“我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吃饭的时间也看书,但我们家一直就这样,吃早饭、中饭的时候没人说话,到了晚饭时间就把看到的东西拿出来聊。”
中国人在奥斯卡只配打酱油?总有一天还是能打到醋的。 ——《奥斯卡走下“神坛”》
《虞美人》肯定是特别好听的一首曲子,那么多人往里填词,说明它好听,是一首流行歌。《虞美人》可能填了几万首,至今流传下来的至少有几千首,可是怎么唱忘了,既然那么好听,怎么就给忘了呢?
——《汉人无音乐都怪老祖宗》
总之,郑和是玩也玩了,乐也乐了,全世界也见了,钱也花了……他顺手干了好多事,把狮子、长颈鹿什么的都给弄回来了。还给中国人民留下一样伟大的东西,就是麻将。
——《史上最牛太监郑和》
我有一个朋友开药房,我说咱俩这么好的关系,你干嘛不给我点消炎药?他说我告诉你,这个在美国惩罚得特别严重。医生的处方必须在药店保留十年,十年期间任何处方不能动,每年至少来查两次,你只要开了处方外的处方药,那就立即被吊销执照。 ——《看美国》系列
青楼、镖局和科举,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以前极为独特的文化,好莱坞无法理解。历来江湖的兴盛和镖局、青楼、科举是伴生的。 ——《青楼、镖局和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