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m0007版:桐庐生活

“学雷锋理发小组”成员,你们在哪

拿着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宋先生想找回他的旧同学

  叶佳

  桐庐中学(以下简称桐中)曾有一支“学雷锋理发小组”,他们做好事不留名。时过境迁,这些业余理发员如今都在哪里啊?市民宋先生想通过这段回忆,寻找当年的“战友”。

四十年前的旧照片勾起了宋先生往日的记忆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学雷锋潮”的那个年代。约40年前,桐中就有一支赫赫有名的学雷锋理发服务小组,理发员均为学生,大家不约而同地走到一起,义务为同学理发。前不久,市民宋先生看到了一张四十年前的旧照片,回忆起了这段珍贵的往事。让他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年代已久,加之服务小组成员流动性大,且做好事不留名,如今已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希望通过本报,帮忙找找当时满腔激情的学雷锋“战友”。

  眼前的这张旧照片,从《桐庐教育志》上翻拍得来,记录了桐中学雷锋理发小组活动的场景。“那个身上围着写有‘桐中’二字白围布的就是我,墙上‘学雷锋理发小组’几个字是时任老师李锡元写的。”回想起当年的时光,宋先生有些激动:“那是在1973年3月,县里要举办学习雷锋精神展览。有一天,摄影师王天瑞来学校找素材,老师李锡元便叫我们到理发室拍照片。面对照相机,我们有些羞涩,但十分高兴。只是照片上同学的名字,却已经记不起来了。”

桐中七十年代初起就有了“学雷锋理发小组”

  提及桐中“学雷锋理发小组”的起源,得从1972年初说起。那时,芝溪垅县五七高中筹办了学校“学雷锋理发室”,申屠水荣是第一个业余理发员。1973年春,芝溪垅县五七高中与县初级中学、县工农兵学校合并为桐庐中学,芝溪垅县五七高中改为了桐中分部。为了继续弘扬学雷锋精神,桐中合并成立后,沿用了芝溪垅县五七高中“学雷锋理发室”的模式,在老师李锡元的带领下,筹办了桐中“学雷锋理发小组”。毕拥军、申屠水荣的弟弟申屠水昌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了理发技艺,成为小组业务理发员。

  “我进入桐中学习后,有一天,同班同学、担任班团支部的组织委员申屠水昌就问我是否愿意加入‘学雷锋理发小组’,我当场就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宋先生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雷锋、做好事是年轻人坚守的革命热情和理想。就这样,他和一些记不起名字的几位同学,进一步壮大了学校“学雷锋理发小组”队伍。

  关于“学雷锋理发小组”的场地,宋先生清晰地记得,在学校政史地、语文教验室的对面,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木结构小屋。小屋背面、左右紧挨着其他房子的墙,前面是1米多高的砖墙,上面空空的,只有四根木柱撑着,中间1米左右的缺口便是门。就是这个简陋的场地,成为了学雷锋的阵地。

当年的理发员个个都怀着饱满的热情

  一开始,包括宋先生在内的业余理发员对理发一窍不通,为尽快学会理发,在小组服务活动中一展身手,大家就一起拜申屠水昌为师傅,认认真真当起了学徒。“碰上不懂的问题,就问;见到师傅在理发,就看;空的时候我们几个理发员就互相剪互相学,边学边做。”宋先生介绍,理发工具放在一个旧的小箱子里,最初就手推剪、平剪和梳子简单几样。给人理发时,先用手推剪把长发推短,再把少数“漏网”的长发用平剪剪齐。有时因为“新手上路”,免不了手忙脚乱,不是手推剪“卡”住了头发,疼得人直叫,就是把头发剪得七豁八豁,露出黑一块白一块的道道。好在那时大家都怀着饱满的革命热情,谁也不会把头皮的疼痛和头发的美观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我的第一件理发作品是‘马桶盖’。”想起曾经的岁月,宋先生笑出了声,“同学让我给他剃头,我便让他坐着,利索地拿出白围布,‘唰’地抖开,小心地给他围在胸前。很快,一些同学过来围观,我灵感凸显,嗖嗖几下,便剪出了‘马桶盖’的造型。”

  经过锻炼后,理发小组的技艺都有了长进,电推剪、牙剪、剃刀、梳子、脸盒等理发工具也多了起来。义务理发员因义务理发理出了名声,尤其在午休和放学时,等候理发的同学排起了队。看着这一幕,小组成员的心火热火热的,干劲也越来越大,不仅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理发,而且有时还趁周六和周日,为同学们服务。

  可惜好景不长。1974年5月,桐中教学陷入运动风潮,“学雷锋理发小组”也暂时“停业”了。

当年的“学雷锋理发小组”成员,你们还好吗

  宋先生说,王天瑞拍摄的照片如今成为“桐中校史”德育工作中珍贵的一张照片。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和照片的当年“学雷锋理发小组” 业余理发员与他联系,也借此呼吁,弘扬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落。

  联系人:宋晖 联系电话:58505508,13968062088。


钱江晚报 桐庐生活 m0007 “学雷锋理发小组”成员,你们在哪 2013-03-22 2951791 2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