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双塔之今昔
罗嘉许
罗嘉许
建德梅城古镇有两座古塔,一座在城东的高峰山上,叫北峰塔,因其位在卯方,所以又名卯塔。另一座在与城隔江相望的巽峰上,名巽塔,巽峰在城之南,故俗称南峰塔。
塔是佛教的建筑物,又叫浮图、浮屠,用于供奉佛舍利和佛经,后来也藏僧人灵骨。梅城两座古塔,虽傍佛寺,但士俗黎庶皆视为“风水塔”。宋代堪舆家吴景鸾题严陵风水诗有云:“卯巽二峰重建塔,状元从此冠群英”。明朝的鄢懋卿也在《卯巽二峰建塔记》中说:“卯于卦位为离,离巽相薄,二塔并耸,则形势全而灵光焕,其文明之象乎!”严陵双塔,圯而复建,其根本原因是求得州城的风水圆满,以保一州文星高照,文运久盛不衰。
双塔始建于什么年代,地方志没有确切的记述,然而在北宋嘉祐三年(1058)知睦州的赵抃,有《北高峰》之吟,其诗云:“上石披松十步劳,下窥人物见秋毫。嗟谁更向山峰顶,树塔孤撑碧落高。”诗可以补史志,从赵抃这首诗中,我们可知北宋时,北高峰上已有“树塔孤撑”的宝塔了。至于南峰塔,曾经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守严州的陆游,在绍熙四年(1193)二月,所撰写的 《严州重修南山报恩光孝寺记》 中讲:“初,郡长者江氏为塔七级与寺俱毁于宣和之盗。厥后,文则来居而寺复,法琦来助而塔建。”陆游的记中告诉我们二条信息:一、巽峰,也就是南山,北宋时已有宝塔,这座塔是宣和中,约为1120年前后被方腊毁掉的;二、为塔七级者是郡长者江氏。江氏者谁?陆游在记中虽未言明,然在严郡能担得这位有名望的知府尊之为“长者”的,唯江公望焉:江公望卒于建炎之前,所以说,巽峰有塔是在北宋以前,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北高峰山势陡峭,卯塔建于其巅,仰望之,山峰宝塔,浑似一体,自然天成。若登临其上,白云盈袖,两腋生风,周遭林木,漫卷涛声,足下三江,烟波拍岸,水色山光,尽收眼底。古人赞之曰:“一郡之奇观”也。所以诗歌传说,延绵不绝,直至近代,犹有新传。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时间是1942年5月,日本鬼子侵入梅城,见北塔高踞山顶,即派兵占据宝塔,当作瞭望台,警戒四方。有天,几个鬼子兵强掳民妇,拖进塔里,进行奸污侮辱,真是天人共怒!此时,一片乌云从乌龙山上压将下来,压到塔顶,刹那间,一道强烈的闪电,如金龙一般绕宝塔盘旋,接着一声巨响,从塔顶袭击下来,塔裂三层,鬼子兵顿时死于非命。消息传开,古城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严陵自古有山水佳丽之称,而南北双塔,在明代就成为著名景点。明弘治八年(1495)知严州府的李德恢,当年所题的“严陵八景”中的“双塔兆魁”,就是指这一于高端可揽十万云峰,处平冈则拥三江秀水的双塔。
双塔凌云之一的南峰塔,修建在山矮而顶平坦的巽峰,但位在三江汇处,水阔、田平、地坦,冈峦周边峻峭,宝塔挺立其上,如玉冠束顶,既傲岸又俊秀非凡,比之北高峰真是别有一番景色。塔在江畔,又是城郊,波痕帆影,农舍炊烟,日升月落,水天瑰丽,真正是景光无限,诗意盎然。而那株不知长于何时,更不晓是什么树种的青柯,亭亭于塔顶,婀娜飘摇,给巽塔不知添了多少风韵!所以古城的士民,逢端午、重阳之佳节,或春明秋爽之闲暇,与亲友家人,成群结队,登宝塔与山水为邻,而山水也和百姓同乐,以故千百年来,双塔不圮,胜景常新。
历史像急速飞驰的火车,在时间隧道中,从远古驰来,驰向现在,驰向未来……
人们就是乘坐在这列车上的匆匆过客,他们既是创造者,也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
往事如同列车呼啸而留下的缕缕青烟,渐行渐远、渐行渐淡、渐行渐散……
无数的真相就在人们不经意间无情的淹没在尘埃之间……
记忆是精美的宋代哥窑破碎了的瓷片,寻寻觅觅,精拼细凑,才能窥见精美的旧影。
建德,是古严(睦)州府治所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山川秀丽,风光宜人。自古以来,历代志士仁人秉持建功力德的传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文人骚客寄情于山清水秀,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历史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总是在不断的传承中延续,这无疑是一座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璀璨文化宝库。作为现代人也有义务、更有责任不断挖掘,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由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创办的《建德往事》,为广大地方史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观今察古德窗口。通过发掘严州文化的精华、追溯历史的本来面目、打开尘封深厚的记忆闸门,记录那些渐行渐远的如烟往事,收集拼凑那些已经支离破碎的历史碎片,挖掘那些被历史尘埃湮灭已久的历史真相……为现代人提供一份资政的借鉴,也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行进在历史的征途中,回望那些已经逝去或正在逝去的风烟,《建德往事》值得你的期待,也值得你的呵护。
(摘自《建德往事》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