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1版:新教育

文章导航

“新少年作文大赛”离截稿还有最后3天,现场决赛4月启动
比赛历时5个月,学生来稿2万余篇,评委点评——

九成参赛作文
没有了学生腔

  11月2日启动,3月31日截稿,由本报主办、娃哈哈独家支持的新少年作文大赛,剩下最后3天的投稿时间了。

  从去年冬日初临,到今年春暖花开,5个月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文学少年,他们来自新疆,来自海南,来自广东,来自内蒙古,来自黑龙江,甚至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学生,用新鲜热辣的文字,交流各自的喜悦和忧伤,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感恩。

  为这次大赛,我们请来了重磅评委:作家莫言、麦家、曹文轩、郭敬明; 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文学评论家洪治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敦基,以及20位杭州中小学著名语文老师。

  每月投稿,经过本报邀请的语文教师和专家评委评审,我们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分别评选出各月月度好作文;5个月将评选出约70位学生(3月月度好作文于截稿后开始评选,编者注)。本期周刊,我们将介绍6名2月月度好作文的作者。

  著名作家叶兆言曾说,“作家就是职业运动员,写作就像比赛,比赛是不可能找别人来代打的,我也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

  所以,4月下旬,我们将邀请各月的月度好作文作者参加最后的现场作文决赛,在决赛中,优中选优。

  在现场作文大赛开赛前一周,组委会将致电决赛入围者,通知比赛的具体时间、地点。

  新少年作文大赛初赛,是开放的,不设主题、题材限制,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包括网络流行文体,我们都不拒绝;但在现场作文决赛阶段,我们将邀请终评作家统一命题。决赛前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作文题,所有组别参赛选手根据同一个命题,在规定内完成现场写作。

  收卷后,由我们终审评委、专家评委和教师评委组成的评委团,将对现场作文以密封方式评阅,从中评出特等奖一名,奖金1万元;一等奖(高中、初中、小学组各一名),奖励5000元;二等奖(高中、初中、小学组各三名),奖励2000元;三等奖(高中、初中、小学组各五名),奖励1000元。

  本次作文大赛,通过网络投稿和信件投稿,截止昨天,我们收到了两万多篇文章。

  新少年作文大赛专家评委之一、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说,这些文章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以前的作文大赛,投稿的文章经常出现“八股”式文章结构,模式化的语言。比如写人的时候,“水汪汪的大眼睛”之类词出现概率高达90%。

  但这次学生能特别地“异想天开”,没有出现缺乏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老毛病。

  学生的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方式,已脱离作文课的教学模式,“这次作文大赛文章,90%的作品已经没有过去这种弊病。”

  “我特别喜欢这次作文大赛中小学生的文章,感觉年龄段越低的小孩,灵活性思维越展得开,想象力更自由。学生阶段,‘写实’是作文的生命力关键。这点小学生做得特别好。我对一篇作文印象深刻,一个小学生写《奶奶是一本生活书》,不管是住在没有阳光的出租房,还是搬进有阳台的新房子,不管是拿着小板凳在放学路上做作业,还是买了电脑可以上网,奶奶始终是乐呵呵的……小作者用一个个细节来展现奶奶乐观的精神,对生活的还原能力特别强,这比直抒胸臆地表达对奶奶的钦佩和爱,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相比之下,高中生对生活细节的还原能力反而弱了,高中生喜欢‘做’文章,有时在繁复的技巧里,反而让人看不到真实灵性的东西,看不到创造性的运用和对世界的独特感受。”

  作文大赛另一位专家评委、《江南》杂志主编袁敏,做过很多作文大赛的评委,编发过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她说,这次大赛看到的作文,不再仅仅是以往那种抒发小情调、小情绪、小清新的文章,很多作品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社会国家民生的关注,有担当有思量。“他们突破了校园生活的圈子,把触角伸进广阔的社会天地,不再窄小。”

  袁敏对决赛饱含期待,“初赛让我觉得不过瘾的是,没有特别特立独行,让人看了绝无二话的作品。如果让我打分,得分都在80~90分之间,希望决赛能让我看到95分以上作品。”


钱江晚报 新教育 d0001 九成参赛作文
没有了学生腔
2013-03-29 2965247 2 20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