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人文·文娱

只有他的演唱会上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观”——

大叔齐声喊:
汪峰我爱你

  “有一种信仰叫汪峰。”昨晚黄龙体育馆的2个小时里,这是许多人微博、微信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当汪峰在电吉他的声浪中,以张扬的姿势跪在舞台上,延续着“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的乐句时,每个人都确信了一个道理——当我们心处混沌时,这样的音乐,无疑是一帖能让人恢复痛感的唤醒剂。

  从撕心裂肺到浅吟低唱,汪峰也以熟悉的斗士姿态,直观回答了你所有对于摇滚和理想的疑问。

  之前接受采访时,汪峰就放言,要把自己的个唱做成“华语演唱会新标杆”。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说大话。

  昨天的舞台,一改内地歌手的“繁花似锦”做派,而是被设计得文艺感十足。伴随着汪峰的歌声,三块呈“胶片状”的LED,持续播放着挣扎中的难民儿童、混乱的冲突现场、城市变迁等画面,暗喻我们“存在”的世界。

  在“宏大叙事”的烘托下,汪峰拿起吉他,以一首《上千个黎明》拉开个唱序幕。随后一首批判现实的《我真的需要你》,配合着汪峰粗粝的嗓音,瞬间像是利刃割裂开每个人的脉搏,闻者无不血流如注。

  《怒放的生命》在第三顺位就出场,出乎很多人意料。“正能量”的蔓延感,像是数千个膨胀的气球一样,很快填满了整个体育馆。有人站了起来,紧紧搂住身边的老婆和孩子;有人握紧拳头跟着唱,仪式感十足。

  这一刻,7000人齐聚在汪峰的音乐里,摊开心底最深处的挣扎和困惑,却也同时在寻找那座明亮的灯塔。杨澜曾这样评价汪峰的演出:“汪峰的歌让人忍不住驻足回望,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年的初衷;端详一下镜子中的自己,是否还认得出?”

  当每一道吉他失真音色、每一记厚重鼓点,落在心室正后方,我们总会对人生的“存在感”多一次叩问。这种思辨色彩,也是听汪峰演唱会和其他个唱最不同的地方。

  “存在”、“再见青春”、“春天里”、“北京北京”……站在舞台上的汪峰,始终让全场的澎湃感和力量感保持在一种高指标的状态。而回荡在黄龙体育馆的众声合唱和齐声欢呼,则是对这位摇滚领军人最好的认同和回报。

  跟以往演唱会不同,昨晚男观众的数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甚至有大叔们组成方阵,理直气壮高喊“汪峰我爱你”,这也是黄龙难得一见的奇景。

  因为几乎每一首歌,都会有这么几秒钟,那种力量感肆无忌惮钻入你的每一个毛孔,让人束手就擒。

  演唱会过半,身着白衬衫的汪峰,突然把吉他扔在一边:“请大家伸出你的左手,指向天空,让我们一起为雅安祈祷。”正如之前承诺的那样,汪峰加唱了一首《直到永远》。这一幕,也定格成昨晚最感人的镜头。

  就像汪峰说的,每一场演唱会,也是他回望和梳理人生的过程。昨天,他唱了当年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歌曲《绽放》,也唱了那首著名的《等待》。13年前因为生活所迫,他无奈把《等待》卖给了别人。不同于黄绮珊的高亢明澈,汪峰演绎的《等待》却另有一种沧桑和粗犷的美感。

  当然,波澜壮阔并不是全部,即便是摇滚,汪峰也能恰到好处地赋予它低回的精致。

  演唱会后半段,汪峰还特别设置了一个不插电环节,清清亮亮的木吉他伴奏中,《硬币》《爱你的方式》《向阳花》等歌,也展现了老汪嗓音温润感性的一面。

  尤其是那首写给过世父亲的《爸爸》,汪峰安安静静唱着,却准确无误戳中了底下许多人的泪腺。大屏幕上出现满天繁星,渐渐这些星星幻化成汪峰父亲的头像。那一刻,在音乐的世界里,父子俩重新被连接到了一起。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a0011 大叔齐声喊:
汪峰我爱你
2013-05-01 3008354 2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