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6版:财富·新闻

乳品进口新规今起实施

洋奶粉吹牛
“黑名单”伺候

  本报讯 “美素丽儿”奶粉改标掺假事件、新西兰奶粉二聚氰胺事件……备受家长们“宠爱”的洋奶粉却屡曝出问题。

  对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使出重拳:被业内评价为“史上最严乳品进口规定”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今天起正式实施。

  虚夸的洋奶粉

  将进诚信黑名单

  近日,记者在杭州一家大型超市里的奶粉专柜看到,不少洋奶粉为显示其品质优良,普遍在外包装上突出标注“原装进口”或各种食品类认证信息。

  以一款宣称澳大利亚原装进口的婴幼儿奶粉为例,外包装上宣称获得认证有:“原产地澳大利亚”、“欧盟有机食品”、“澳大利亚农牧林业局健康证明”、“澳新食品标准局食品标准法典(FSC)”、“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出口商品指令(PGGO)和加工出口管制食品命令(PFO)”等多达近十个。

  业内人士认为,质检总局之所以设立如此严格的官方把关门槛,是因为一些洋奶粉存在吹牛现象。“一些在国外市场根本见不到的品牌,来到国内都声称自己是国际知名品牌,得过这个那个奖,其实都是欺骗消费者的。”

  对比,新规要求进口商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通过公众的媒体向社会公布进口乳品的种类、产地、品牌等信息。

  根据新规,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这意味着今后那部分吹牛的洋奶粉将不能再信口开河。

  新规还有一个亮点:企业首次进口的乳品必须实施“全项目检测”,有些首次进口的乳品检测项目将近50项。对于非首次进口的乳品,每批在报检时应提供首次进口“全项目检测”报告的复印件,以及质检总局规定项目的检测报告。

  据悉,新规还拟对进口乳品商建立黑名单制度,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建立进口乳品商信誉记录。

  奶粉或现

  新一轮涨价潮

  上述经销商坦言,检测和违法成本的增加可淘汰掉部分小企业和不正规的企业,对正规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有利。

  但消费者担心的是,新规会不会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催生新一轮涨价潮?

  乳品行业专家王丁棉此前表示,对成本的增加,企业最终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不排除有经销商会以新规执行作为契机进行新一轮的提价。”

  有一种说法,洋奶粉进口成本的增加,将诸多中小品牌拒之门外。这就意味着将直接减少了进口婴幼儿奶粉的品牌数量,进而增强国际一线品牌的价格话语权,使其掌握更多的涨价资本。

  “即使没有新规,今年奶粉涨价的可能性也很大。”杭州一家进口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奶源主要来自新西兰和欧洲,但这两个地方的原料粉价格都在上涨。新西兰今年遭遇大旱,原料奶供应下降,而欧洲则是因为中国疯狂代购导致当地供不应求,厂家也开始各地抢奶源。 本报首席记者 罗凰凤


钱江晚报 财富·新闻 a0006 洋奶粉吹牛
“黑名单”伺候
2013-05-01 3007882 2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