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2版:杭州新闻·民生

文章导航

公共自行车今迎5周岁生日,维修工张明光穿梭在各个修车点
东站枢纽工程开始冲刺,建设者徐振河忙得记不得今天是假期

致劳动者,致最美丽的你们

杭州地铁轨道维修部领队陈剑
“我们的工作要精确到毫米,大意不得”

  今天是国际劳动节,距离它的诞生日(1886年5月1日)已经过去了127年。

  我们用镜头和语言,记录下杭城四位劳动者的五一假期。他们或是工程的建设者,或是大城市交通的服务者。他们中有50后,有80后,也有非常年轻的90后。

  他们用双手创造着变化,也用双手创造着美丽的生活。

  在很多人去电影院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这个假期,我们用这个版面致劳动者,致在假期依然坚守岗位的最美丽的你们。

半夜出没地铁的神秘人

杭州地铁轨道维修部领队陈剑

“我们的工作要精确到毫米,大意不得”

  有些人一直有疑问:杭州地铁为什么晚上8点半就要结束运营?

  不是地铁人想偷懒,多道后续工作只能等到地铁列车结束运营后才能进行。

  陈剑从事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他形容自己“像是深夜出没的轨道啄木鸟”。

  陈剑是杭州地铁轨道维修部的领队。1号线正线轨道长约96公里,加上七堡车辆段、湘湖停车场的车场线,检测检修,都在他和同事们的工作范围内。

  4月28日晚上10点,陈剑和几位同事陆续到达翁梅站。深夜的高架站,风很大,特别冷。陈剑下到高架站轨道,“我们的主要工作就保证轨道的高低、宽窄都在标准范围内,单位要精确到毫米。”

  走了一段路后,陈剑突然双膝倚住铁轨,身体前倾保证眼睛和铁轨平行,同时手呈“拔枪状”撑住身体。然后把测量用仪器平放在钢轨上,用白粉笔在铁轨上写下两个数字,“0”和“1”。

  “轨道的宽度标准是1.435米,0是没有偏差,1说明超了一个单位,但不严重。按照标准,轨道宽度差不能超过5毫米、高度差不能超过7毫米,超过了就需要调整。”

  规矩水平尺是直观测量工具,但是96公里路不可能一路测量过来。所以就得靠巡查的眼力,“这个要靠经验,离太近不明显,基本20米左右能看出来。”

  陈剑拿出几片鼠标垫大小的白色薄板。“这叫垫片,特殊材质做的。有2毫米、3毫米和5毫米的。轨道高了,就打薄一点,如果低了,我们就用垫片垫高。”

  “我们这个工作啊,要精确到毫米,做的时候又是按吨计的。轨道的磨损是一直在发生的,永远有干不完的活。现在地铁开通没多久,基本是微调,等弯道这种容易磨损地方坏得厉害了,就要换轨了。”

  今天晚上等地铁列车送走所有的乘客,等列车回到仓库休息,陈剑和同事们就又要下到轨道去了。

  从去年11月24日以来,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营已有5个多月,作为浙江省第一条地铁线,她蹒跚成长,日渐成熟。在杭州地铁迎来的第一个五一假期里,日均人流量达到30多万人次。

  本报记者 陈锴凯

  本报实习生 茅晓楠 霍翟羿 文/摄

公共自行车“保姆”

杭州公共自行车维修工张明光

“越到节假日,我们就越忙”

  张明光,57岁,杭州人,公共自行车维修工,负责27个租赁服务点的维修工作。

  这个五一劳动节假期,他一天都没闲着,三天都要值班。

  昨天下午4点多,张明光在梅登高桥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修车。

  在地上垫一块红色塑料毯,把出问题的车子倒立放好,用扳手拆下支脚,撑开后叉,抽出轮胎,掰开外胎,内胎打足气,泡进水盆,找出漏气的地方,补好。再将车胎归到原位。十来分钟,一气呵成,刚才还瘪了胎的公共自行车又恢复正常。

  张明光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半到下午4点半。27个租赁服务点,每天至少跑两趟,张师傅骑着小电驴来回穿梭。作为公共自行车的保姆,加班加点是常事。

  修车间隙,张师傅点根烟歇一会儿。“这可是我的百宝箱。”他拍拍小电驴踏板上的那个工具箱,各种工具、各种零配件,记者掂了一下,蛮重,至少30斤。

  “车胎漏气是最常见的毛病。”张师傅说,其他还有掉链子了、踏脚坏了、前叉裂了、中轴松了等。多的时候,一天得修60多辆车,少的时候每天也要修30多辆。

  “越是到节假日,我们就越忙。大家都出来活动,骑车的人肯定也多了,坏的频率当然也增加了。”说到辛苦,张师傅也不避讳。他扶了扶腰——腰椎间盘突出,这几天都在做针灸治疗。

  其实,维修公共自行车,对张师傅来说,算得上“大材小用”。他之前在汽车制造厂工作过16年,后来在驾校做维修工近10年。在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干了5年,张师傅早就习惯了节假日加班。

  像张明光这样的公共自行车专职维修工,共有150人。相对于近7万辆公共自行车来说,人手实在有点吃紧。

  5年前的今天,杭州61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2800辆公共自行车试运行。如今,这款红色自行车,已成为文明杭州的一张名片。租赁服务点发展到2962个,公共自行车增加到69750辆,日均租用量达到25.75万人次。

  未来,公共自行车将分布更加密集。到2015年,全市公共自行车总量要达到9万辆,服务点3500个。

  本报记者 杨茜 本报通讯员 包卫丽/文

  本报通讯员 朱广立/摄

玩转微信的90后

省高速公路行政服务中心金亮

“能帮更多人和父母团聚,加班也值了”

  一对一,贴身服务。哪里堵、何时堵、如何绕行?发个微信,就有人及时回答。

  是的,这个五一长假,要想了解浙江高速的实时路况,驾驶员除了听广播,又多了选择——关注微博、发微信。

  微博微信背后,是一群90后忙碌的身影。

  90后,就是当年嚷嚷着“劳动最光荣”的那帮孩子,转眼自己也成了五一劳动者中的一员。

  金亮,今年22岁。

  昨天,省高速公路行政服务中心,指挥大厅大屏幕上实时监控着全省各地高速的通行状况。

  下午2点10分,监控显示,G60沪杭高速突然排起了队,接到指令的金亮赶紧了解拥堵原因。很快从沪杭高速分中心传来消息:杭州方向王店出口不到500米处有三车追尾事故。

  核实消息后,金亮立即通过“智慧高速”发出了一条G60沪杭高速实时路况的微博。

  刚发完微博,“智慧高速”的微信上又有网友来咨询路况了:“现在新岭隧道通行顺畅吗?”

  金亮调看之前的路况和实时画面,回复道:隧道内发生事故,目前新岭隧道杭州方向排队通行4公里左右,诸暨、牌头杭向进口关闭。

  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金亮的工作就是这样不停重复着,发微博,答微信。“每条高速都有一个分中心,他们有最新的路况信息会在10分钟内汇集到我们这里,等于说我们这里是全省所有高速路况信息的汇总枢纽,第一时间得到各路信息,我们在核实之后也会第一时间发布出去。”金亮说。

  作为90后,金亮刚刚入职,这个五一假期都在加班中度过。平时上班是早上8点半,要提前一个小时赶到单位,因为假期出行的人更多,要确保路况及时有效发布。

  家住萧山的金亮,这几天每天早上6点多就得从家里出发,先乘公交,再换地铁,路上要花费1个多小时。“放假没时间多陪陪父母,有点遗憾,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的,至少我的工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和父母团聚。”

  目前,在省高速公路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微博、微信发布路况的工作人员共有四名,他们都是90后。

  五一假期,截至昨天下午,“智慧高速”微博已播发270条路况微博,被网友转发4万多次;而“智慧高速”也已经回答了625次路况信息。

  本报首席记者 李阳阳 /文

  魏志阳/摄

寂寞驾驶室里的年轻人

杭州东站枢纽工程建设者徐振河

最喜欢蹲在土堆上看东站一日一变

  再过不久,建设一新的杭州东站枢纽就要与大家见面了。这几天,不仅东站的铁路系统全面进入了联调联试,东站枢纽的装修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从上周日开始,徐振河便一直待在东站工地上没回去过。最近工作多,徐振河经常在工地一连呆上好几天,有时忙得连日期都记不得。

  “干我们这行的,没什么固定假期。”直到旁人提醒,徐振河才意识到劳动节到了。

  徐振河今年28岁,长年户外工作,让他浑身黝黑,却也平添了几分干练和英气。

  徐振河从事的是土方工作,就是常人眼中“开挖掘机的”。他干这行快8年,手下带着两个徒弟,不时还要兼职核算土方工程量,根据天气和施工动态为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参考。

  昨天下午5点40分,徐振河从庞大的挖土机上跃下。离晚饭开饭还有20分钟,稍作休息。他的休息方式也很特别——蹲在挖出的土堆上看看一日一变的东站。

  偌大的工地上,安静的徐振河看上去渺小而普通。

  这份经常被其他工友戏称为“冬暖夏凉”的工作,其实并不那么轻松。且不说每一次操作都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力和体力消耗颇大。只说整日枯坐在驾驶室里,累,而且寂寞。

  工地里手机信号不太好,往往一开工就意味着和家人失去联络。一旦老婆孩子有什么事,也没法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

  “有时候一边干活一边就会突然很想家里人。”徐振河接过工友递来的烟,点上,深吸了一口。一名工友匆匆跑来说,今晚又得加班。徐振河把刚点上的烟灭了,掏出手机,“找个信号好点的地方给老婆打个电话说一下”。

  来杭州五年,徐振河依旧住在城郊月租380元的农民房里。如今,徐振河的儿子都已经快5岁了。因为工作太忙,孩子只能放在河南信阳老家让爷爷奶奶带。

  “趁着年轻,尽量多干一些吧。”徐振河说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尽量多赚些钱,希望将来能把孩子带到杭州来读书生活。说到儿子,他笑得很开心。

  杭州东站枢纽工程已进入最后的扫尾工作,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成千上万像徐振河这样的建设者们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本报记者 蒋慎敏 吴崇远 文/摄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2 致劳动者,致最美丽的你们 2013-05-01 3008282 2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