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科教·教育

看大量书,做无穷梦

新少年,追梦的少年

  跟家长们聊天,发现这些新少年,有这样的共性:看大量书,做无穷梦;有批评思维,有实践勇气。

  “我不去上培训班,那是你们大人的美梦,是我们孩子的噩梦。”

  “我成绩好也不读民办初中,学习还是要开心点嘛!”

  “如果我像马良一样有一支神笔,我要画下一段感情。为什么不呢?这是神笔啊,我要画一段爸爸妈妈不会吵架的美好感情。”

  虽然犀利的句子随时往外蹦,但这群孩子身体里的激情因子,足以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像拥有哆啦A梦的小世界一样奇妙刺激。

  最得意的写手

  高中组写手包钰莲有个习惯,写文章喜欢一边念一边写,于是决赛时她成了一个碎碎念的朗读机。3个小时轻声嘀咕里,她终于搞定一个2000字的故事。

  包钰莲自嘲,“我是强迫症患者,不念写不下来。”

  坐在她对面的毕淇淇,是个镇定的姑娘,也是包钰莲的好朋友。她挤兑包钰莲,幸好你对面是我,坚强地没被你的念叨牵着走。姐还比你写的字多。

  小姑娘们一个晒一个得意。

  最勇敢的写手

  四年级的樊政鑫,恐怕是昨天比赛现场最受关注的少年明星。去年十月,他右手意外摔断,经过两次开刀手术,手腕里至今还埋着两块10公分的钢板。

  大赛组委会本来劝他,好好养手,比赛放弃也罢。樊政鑫晃着右手说,没事,我坚持得住。

  这样一个坚强少年,现场就成了家长们的最爱。他刚一交卷出场,记者和很多家长比他爷爷奶奶速度都快,抢先就围上去了。

  “跟我握握手吧?”

  “让我扭扭你的脸蛋。”

  “你的手痛不痛?”……

  “嘿嘿,嘿嘿。”这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被问得不好意思起来,只好抿着嘴咯咯笑,眉眼弯弯、腮帮红彤彤、肉鼓鼓的,害羞了。

  樊政鑫因为一篇《奶奶是本生活书》成为新少年作文大赛的2013年1月的冠军。这是一篇质朴得几乎没有什么华丽形容词的文章,很像《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每每向小林校长的诉说一样,是小朋友才有的纯真、平常的诉说。“上小学时,我们的房子住在城北孔家棣一带,那房终日没有阳光,光线暗,离校远。早上奶奶骑着一辆老爷车送我上学,边骑边不停地给我说笑话,讲故事。路上留下我们一串串笑声。放学,她总是提着一张小桌子在校门口接我。回家路上冬天追太阳,夏天找阴凉,随处都是我们的学习场所,到家作业就完成了……”

  反反复复看这些句子,总是温情得人心窝都软了。

  本报记者 章咪佳 王玲瑛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a0008 新少年,追梦的少年 2013-05-01 3008232 2 2013年05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