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l0004版:临安生活

文章导航

李振寿和他的百味书屋

  潘鑫卉/文 杨菊三/摄

  李振寿,“杭州十大藏书家之一”,家住浙西龙塘山岭下村,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李老师。李老师1936年出生,今年77岁。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李老师先后在余杭、金华、昌化、龙岗中学任教,从事教书育人工作42年。李老师从小就喜欢读书,初中开始藏书,藏书囊括古今中外文学巨著,门类齐全。

  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李老师,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在李老师的生活中,除了买书,就是看书,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20年前,57岁的李老师退休了,从那时起,李老师每个月都会去一趟杭州,杭州大大小小的书店都跑遍,就是为了买到自己中意的书。

亲手创造,独属书屋

  都说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我想说,一个人同样可以影响环境。“李家新居耸东村,碧野围环绿映红。室有诗书兼古玩,庭除梅竹伴青松。泉流九曲横溪水,山峙千寻苏武峰。画境宜人春意好,老人胜会乐无穷。”这是郑洁泉先生描绘李老师新居的七律诗,这首诗只在末句点出“老人会”的事,其余都是写李老师的居室及其环境。这种环境,特别适合读书,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和陶冶情操。

  走进李老师的家,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院子里各种花草树木,绿色的枝叶,似乎有让人在炎热的夏季感受到阵阵清凉的魔力。李老师说:“我和老伴都喜欢花草,你看那边的花,就是我老伴种的。”除了花草,李老师家的前院还种了几株番茄苗。李老师和他的老伴一起,亲手创造了独属的“读书大院”。

  除了前院,李老师家还有一个后院,后院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一株桂花树特为引人注目。同根分支的桂花树,枝叶繁茂,一眼望去,就像是两个相互扶持、伫立之人,相依相靠。虽然现在不是桂花开的季节,但是走到树下,你似乎仍然可以感受到那股淡淡的桂花香。

有书,人就不会寂寞

  用“嗜书如命”来形容李老师毫不为过。李老师平时省吃俭用,生活简朴,在物质生活方面没有太多的讲究,越简单越好。有时工作繁忙,一杯牛奶、两根香肠、三块饼干就可以作为正餐;在人际交往方面,李老师直来直去,不会奉承,凡与他共事或者接触过的人都知道李老师为人耿直,做事爽快,不会拐弯抹角,没有坏心眼,因此大家都愿意跟他交朋友。

  或许是因为生活习性所致,李老师平时花钱不多,有人会说他有点“小气”。但要是走进书店,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李老师往往是一掷千金,毫不犹豫,颇有大家风范。买书是李老师最大的嗜好,工资中的大多数都用于买书。李老师家里有一个40多平方米的书房,书架上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地陈列了3000多册各类精品书籍。藏书包括各类工具书、古典名著、外国文学、传统医药、现代小说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集齐了60多个版本的《红楼梦》。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如程本、戚本、脂砚斋本等,以及有关评论《红楼梦》的书籍、人物分析的书籍,共300余册,占了一个半大书柜。

  由此可见,李老师对于红楼可谓是如痴如醉。李老师说:“我读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爱上了她,以至于所有跟《红楼梦》有关的,如人物分析等有关解读方面的所有书籍,我都会去读,然后收藏。”

  曾有一位“红楼”痴迷者到过李老师的书房,站在李老师收藏红楼的书柜前,不禁背诵起《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判词,李老师适时地从书厨中取出冯其庸评议“红楼”的精装本指点着。我想,就算是红学家,站在李老师的藏书室,也会叹为观止吧。

  有时,为了买到一本称心如意的书,李老师要花上一年甚至是两三年的时间。如果买到了中意的新书,李老师便如饥似渴地读,直到看完才能释怀。有时上山,李老师也会带上一本书,随时拿出来看看。李老师说:“我觉得这样很有意思,有书,一个人就不会感到寂寞;有书,我们的生活才有品位。”

旅游,人生一种释怀的方式

  不要以为李老师生活太单调,除了看书就没有其它兴趣爱好,不会享受生活。其实,外出旅游同样也是李老师生活中一大兴趣爱好。除了买书,李老师每年都要拿出较大数额的积蓄,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然后邀上几位说得来、合得拢的知交,出去走走。一旦打定主意出游,李老师往往是说走就走,毫不含糊。

  走过不少地方,游过不少名胜,李老师在选择景点时往往会考虑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不去,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不选。历年来,李老师到过黄山、泰山、峨眉山、武夷山等等地方。当然,旅游的同时,李老师也不忘藏书。旅游期间,遇到好书李老师就带回家。用李老师的话讲,旅游好处多多,一来可以增长知识,二来可以强身健体,三来还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自己。

  一般,出游之前,李老师都会做足功课,收集和阅读大量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李老师认为,这样出去后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李老师说:“我现在最想去台湾和西藏这两个地方。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出行也就相对不方便了。”

帮助他人,享受快乐

  在金华任教时,时值百废待兴,国家急需人才。李老师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办了两所学校(一所西溪中学,一所西溪林中),培养了不少人才,现在好多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生活中,李老师做事很有分寸。做人讲原则,乐于帮助他人,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李老师总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老师在余杭中学教书时,每月仅有四十多元的工资,加上家有老母,生活比较拮据。当时有一位老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钱买席子、脸盆、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李老师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送给他用。有的同事难以理解,李老师却说:“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厚道。他们一直把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作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受他们影响,我也一样。”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李老师也受到了抨击和批斗。当时附近3个区近2000农民自发到李老师所在的学校,为李老师抱不平,要求学校给个说法。后来,学校迫于压力,不再为难李老师,事情得以平息。可见,李老师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


钱江晚报 临安生活 l0004 李振寿和他的百味书屋 2013-05-31 3043807 2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