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l0007版:临安生活

文章导航

“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文/郭芳 摄影/程炜东 郭芳 沈传洲

  临安市供电局近两年来连续在技能比武中获得3个国家电网公司优胜、20个浙江省电力公司优胜,更是出了一名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和一名浙江省电力公司劳模,究竟是什么样的“沃土”才能培育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好制度催生好榜样

  “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多通道人才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走技能发展之路。”临安市供电局人力资源部主任应用道出了其中奥秘。

  “多通道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是该局在传统的管理人才通道基础之上,增加了技能、技术以及劳模三个人才通道,这也就意味着职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管理晋升,通过技能、技术的发展或者获得各级劳模称号也可以获得肯定。该局先后出台了《生产技能人员考核与聘任实施细则》、《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奖励及日常管理规定》等制度,从根本上保障技能人才的发展。根据这两个制度内容,员工获得符合要求的中高级职业资格或者技术职称,可享受额外的津贴和一次性奖励。该局每两年进行一次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目前已经开展了三期,共263人次受到聘任,其中包括72名农电工编制的一线员工。曾经获得国家电网“信通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技能大赛团体第二的林青山虽然依旧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但已经“越级”享受了近一年的供电营业所所长待遇,“现在我更加能安心扎根一线,攻克难题,发挥我的技术优势。”林青山说。

  在制度的保障和激励下,临安市供电局人才当量水平有了大幅提升,2009年年底人才当量水平仅为0.78,在全省26个同类电力企业中排名倒数第二,到2012年年底,这一指标已经上升至0.97,排名第15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技术和技能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2012年全局4100余人次参加了内部组织各类岗位培训,同时还有109名员工攻读研究生、专升本等,“升级”学历。

劳模精神反哺企业

  随着年轻技术人才的不断涌现,以他们为核心成员的个性化“小团体”也随之成长。这些团体一般以班组、QC小组、科研团队甚至是技术专业为单位,共享经验、攻克专业难题,每年都会出一些成绩,形成一些成果。到目前为止,该局共有18项专利,4个QC成果获国家级荣誉,9项科技项目获得省电力公司及以上奖项。

  近期,全新的“李宁”劳模示范工作室即将成立。这个工作室以李宁的名字命名,聚集一批营销专业的优秀人才,形成合力带动全局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建成之后它将成为临安市供电局基层服务与管理的提升中心,也是全局基层服务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培养的摇篮。

  “李宁”劳模示范工作室,集“展示、培训、研发、推广”为一体,通过“学习、培训、考核”的手段,达到一线员工整体水平提升的目的。该工作室采用“1+7”模式建设,即以李宁为首的业扩用检示范工作室,旗下包括“章泉抄表收费示范工作室”、“丁雪峰营销稽查示范工作室”、“锦西优质服务示范工作室”、“天目标准化管理示范工作室”、“太阳台区管理示范工作室”、“昌化用电检查示范工作室”、“营业部装表接电示范工作室”等七个专业小组。工作室一方面以提升业务人员工作技能为着力点,一方面促进各单位营销服务规范化,“聚集”一批技能精湛、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影响一批、带动一批一线员工走技能提升之路,充分挖掘模范先进在日常工作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形成品牌效应。

  “李宁”劳模示范工作室同时将具备实训功能和展示功能,以创新研发体系、培训教学体系、品牌传播体系、标杆示范班组管理体系、管理考核体系作为保障,树立“李宁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品牌效应”。对内,它是营销一线员工的实训基地,学习的平台,创新的工厂,风采展示的舞台;对外,它是全局供电服务品牌的展示窗口,将“李宁”营销服务品牌推向社会。

  “劳模于我,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下一阶段我准备把平时积累的学习笔记整理成册,同时,我也建议由专业科室牵头,收集各个岗位优秀人才的笔记、资料等,建立一个‘知识共享库’,供大家学习交流。”在近日举行的临安市供电局优秀技能人才座谈会上,李宁如是说。

  环境作用于人,使人的价值得以发挥;人又改变环境,推动生产力不断提升。如今的临安市供电局正步入这样一个企业和人才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之中。“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说科技是企业振兴的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无疑已成为决定第一生产力的‘第零产业’。”临安市供电局局长宋耘说。


钱江晚报 临安生活 l0007 “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2013-05-31 3043673 2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