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4版:浙中城事·特别报道

相依为命母女三人,有关——

心愿的故事

  9岁的梦怡,又开始清点她的“小金库”了。

  她从7岁开始地存钱,一分一毛地积累起来。一只小老虎式的塑料储蓄罐和一个八宝粥罐子,里面装着小姑娘全部的家当。到现在,小老虎已经装满,八宝粥罐子也装了一半。

  梦怡上小学二年级。这么多硬币摊在桌子上,数起来有些吃力。直到数第二遍,她才得出了一个数字:116元6角。

  对小梦怡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六一”节就要到了,梦怡打算用自己私房钱做些什么呢?是想给自己买个礼物吗?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收到过儿童节礼物呢。

  小姑娘用手托着脸不说话,胖胖的脸开始微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相依为命母女三人,有关——

心愿的故事

  母亲

  那个房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

  卧室里摆着两张旧床,一个破旧的衣柜,床头堆满了药瓶。一台电视机,是外公送的,这是屋里唯一像样的摆设。

  39岁的雷惠红瘦小干瘪,一头稀疏的短发,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

  她是梦怡的妈妈。这天,她刚从杭州肿瘤医院做完放疗回来。5年前,她被查出患了鼻咽癌。

  雷惠红听力非常差,和她说话,几乎要靠喊。

  雷惠红也曾想过买一副助听器,可是几千块钱的东西,对于这个恨不得将一毛钱掰成两半花的女人,太奢侈。

  父亲

  姐姐叫梦诗,16岁,读初中。

  回家后,她冲进厨房,要帮妈妈做饭。妈妈便放手让她去做。没多久,菜烧好了,端上桌一看,烧糊了,黑乎乎地盛了一盘。

  母女三个大笑,有些心酸。

  在兰溪游埠镇东莞下江村,她们相依为命已经4年。4年前的往事,是一个噩梦,一家人轻易不愿提及。

  父亲走时,小梦怡只有5岁。那是一起事故。在工地打工的父亲,从楼上摔了下来。

  对于爸爸,梦怡记忆中永远只有一个画面:她骑在爸爸肩上,出门去买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父亲开心的笑声,经常在睡梦中出现,将小女孩惊醒。

  愧疚

  雷惠红脸上刻满皱纹,满是愁苦。

  她一直觉得,对不起两个女儿。丈夫出事,工地赔了30万元,几乎都用在了治病上。

  最近,她觉得身子好些了,就接了一点手工活,缝制布玩偶,一只9分钱,多的时候一天能缝100只,赚9块钱。但大多数时候,她只能躺在床上休息。

  孩子们上学去了,雷惠红起身下床,捧起丈夫的遗像,絮絮叨叨地说起女儿的近况。就好像他还在时一样,一说就是半天。

  “可是,要是有一天我也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雷惠红哭了。

  她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

  有一天,她不知第几十次抱着丈夫的遗像哭泣时,女儿梦怡冲进房间。

  “妈妈不准哭,我都不哭呢!”女儿稚嫩的话,雷惠红听了心疼。她吻了吻丈夫的照片,然后抱住女儿,不争气的眼泪,又流了出来。

  储蓄

  梦怡把储蓄罐里的硬币,又一次摊到床上。

  她蹲在床边,低着头,用小手把一元的硬币叠成一叠,一毛的叠成好多叠。这个游戏,她百玩不厌。

  对于小女孩来说,拥有了这笔财富,就像是拥有了全世界。

  每个星期,妈妈给梦怡5元钱。除了吃早饭和买文具,她从不乱花一分钱。

  梦怡只有一个玩具,那是一个小狗布娃娃。因为太旧了,原本雪白的小狗变成了灰色。可即便这样,梦怡仍然视若珍宝,谁也不让碰。

  难道,你就不想给自己买个新玩具吗?“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记者问。

  小姑娘不抬头,过了好一会儿,她才闷闷地说出一句,“等以后妈妈没钱了买药了,我这里还有呢。”

  她不知道,这点钱,连支付妈妈一个星期的药费也不够。

  母女

  妈妈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坏,梦怡有点怕她了。

  那天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发现梦怡眼泪汪汪。一问才知道早上被妈妈打了。梦怡要妈妈帮她温习功课,被缠得烦了,妈妈就朝女儿吼了两句,还打了她几下。

  梦怡没有哭,努力把泪水噙在眼里。

  中午,班主任给妈妈打了电话,两个女人聊了一会。后来,老师告诉梦怡,妈妈早上身体难受,不是故意要打她。妈妈已经向老师保证,以后不会再打孩子了。

  下午放学时,梦怡走到校门口,一眼就看见妈妈倚在电瓶车旁,温柔地朝她招手。

  梦怡爬到车上,紧紧抱住妈妈的腰。

  学校离家两公里,每天接送两次。即便身体再差,雷惠红也要挣扎着下床,骑上电瓶车去接送女儿。

  电瓶车是丈夫留下的。以前,他骑着车,也是这样飞驰着,接她下班回家。

  梦怡躲在妈妈身后,不知为何,忽然想起了一首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愿望

  其实,雷惠红是一个乐观的人。说起两个女儿的事,兴奋的时候,两只手臂挥舞,像天下所有骄傲的妈妈一样。

  “大女儿成绩好,小女儿懂事。”她喃喃说。

  雷惠红说,这4年,两个儿女跟着她过着苦日子,虽然懂事的姐妹俩从没要求过什么,但是她知道,女儿们心中其实也渴望着和别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这,是雷惠红心中永远的痛。

  眼看就到“六一”了,她多希望能带两个女儿出门玩一趟,过一个像样的儿童节。

  梦怡有什么愿望呢?

  她歪着小脑袋,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闪着光。真希望她能说想要一个玩具、一只书包,哪怕只是一顿肯德基也好,我们也能满足她。

  哪知,孩子的眼光随即就黯淡了下来。

  “我只想妈妈的病快点好。”她说。

  后记

  为了完成妈妈的心愿,考虑到雷惠红的身体状况,我们联系了就近的横店影视城。对方工作人员听说了这母女三人的故事,立即表示愿意免费提供三张门票。“六一”节那天,让两个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我们探听到一个消息。“六一”这天,最近闻名全球的“大黄鸭”将光临横店影视城广州街景区。不知道小梦怡对这个大玩意儿,会不会喜欢? 本报见习记者 朱浙萍

  实习生 周玥/文

  本报记者 陶玉其/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特别报道 j0004 心愿的故事 2013-05-31 钱江晚报2013-05-3100007;3047642 2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