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科教·教育

青春不毕业

今晚中国美院毕业典礼,学生们第一次穿上美院设计的学位服

  从8年前开始,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每年都给毕业生创作一篇既散文又檄文,既小说又诗性的文字。听过的学生说:“有种强烈的幸福感。”

  今晚的毕业典礼,他要给学生们讲青春。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大学校长,他们每年在践行这样的独立性,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一代人。

  他们是大学校园里的红人,他们在毕业典礼,一生难忘的仪式上,用真实的叙述,祝愿孩子们保持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成为学生们珍藏的记忆。

  今晚,中国美院的毕业生,全部要穿上美院自己设计的学位服参加毕业典礼。这在美院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今晚的毕业典礼,许江要说,青春不是一段切片,“青春,不毕业的。”

  “你知道吗?我今年看学生毕业设计,他们拿很多多肉植物作设计元素,我以前见过这些植物,但不知道它们叫做‘多肉’。”记者联系上许江的时候,他很兴奋地从多肉植物说起。

  “这些禾物特别有意思,它们弱小,但是倔强。完全不像我们熟见的诸多植物,它们都有茎和秆,都必须生长到与人相当的高处开花结果,领受阳光,经历风霜。”

  小植物们有自己的生命特点。就像这群青春的孩子。

  “我想,那些跟人比肩高的植物,和这些肉鼓鼓的小植物,是可以有一种诗性的对话的。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和今天跨出校门的学生。”

  今天的学生们自怜、自重,小清新一片。我想告诉他们,这些无需改变,甚至要不遗余力去把身体里的这些纯厚德性都挖掘出来。

  但是为什么“大植物”还得要跟他们诗性对话呢?因为他们也需要独自承受。

  今年毕业展上,许江看到一个设计系学生的毕业创作,是针对陆羽的《茶经》做的一套设计。“我问这个孩子有没有读过《茶经》,他说没有。”许江当时觉得,有些事情,是绕不开的,这是人生的规律,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也要风雨。

  这是为什么,在近两年的毕业致辞中,许江总会陆陆续续地给学生们讲自己青春时候的故事。

  去年,许江讲的是自己和当时他的同学、后来成为他夫人的施慧,在课堂上朗诵《凤凰涅槃》。

  今年院长的故事,显然没有这么浪漫了,许江讲的是自己80年代初,从美院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回到老家福州,原先分配报到的单位在一家珠宝厂,后有机会转到《福建文学》编辑部,从拆来稿、来信开始做起,后来从开始做美编。一个人负责两份月刊的排版、插图和跑印刷的所有工作。

  “同学们看看我今天,可能也想不到我大学毕业以后,也遇到过同样的进退维谷。”许江说,在编辑部的这段岁月里,当时二十多岁的他,和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没少抱怨人生的多舛,经常追问学难致用。

  好在他始终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他总把两份月刊的工作,全浓缩在一周时间来压着自己完成,尽可能省下时间画画。

  正是这两年紧张的编辑生涯,给了许江极大的锻炼,这让他学会独立思考如何面对困境,并始终把时间视为最可宝贵的因素加以珍视;如何营造一个刊物、一个单位,或对今天而言是一个学校的内涵精神和形象表达。

  时至今日,面对繁忙的校务,许江依然在画,在做展览。

  好多小年轻都特别佩服他:这么忙,哪来时间、精力做那么多上乘的作品。

  “如果我毕业就留校,像今天很多孩子期盼的那样,我想我没有今天的状态。”

  许江要分享给同学们,”今天被你抱怨的生活,在明天、在更远的未来,都是你们人生可以永远攫取的精神力量。”

  他说青春不毕业,“但是毕业前后的青春是不一样的。”

  青春不毕业,但是毕业前后的青春是不一样的。


钱江晚报 科教·教育 a0015 青春不毕业 2013-06-26 3081232 2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