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好乡音”加入三员猛将
汾口、排岭、青溪都有了自己的方言“代言人”
胡月华
胡月华
上个周末,万众瞩目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首播,掀起了一波收视狂潮。本周,我们的淳安“好乡音”第二波方言发音人决选也是热力不减,进行得如火如荼。经过激励的角逐,汾口、排岭、青溪三种方言都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汾口赛区:古稀老人的PK赛
>>>>代言人:余昌洋,71岁
汾口方言赛区的决赛选手颇有分量:年逾古稀,且都是退休教师。
三人中年纪最长的汪儒泊,今年74岁,曾是一名数学教师。老人文理兼修,为参加这次比赛,还特意赋诗一首:
“本地方言难拼音,音韵夹杂听不清。字不达意易混乱,尼姑将了和尚军。”
汪儒泊说,自己身为教师,以前都是普通话说得比土话多,有时难免转换不过来,说些“不土不洋”的半吊子方言。倒是这些年退休在家,和村里人用土话交流,才渐渐找回感觉。
70岁的郑以初,在初选时以“情绪帝”的姿态出现(参见本刊6月7日第3版《淳安好乡音,大家都来说》),抑扬顿挫的语调让现场笑声一片。然而这一次,老先生特意调整风格,声音平稳,情绪淡定,听起来反而更贴近生活了。
郑以初果然是有备而来的。他告诉笔者,为了准备比赛,全家人都被他拉来当陪练,就连小孙女都得时时陪着他说汾口话。“和老伴一起做饭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刀板’、‘菜刀’,还有农村里那洗锅子用的 ‘竹掀子’、‘丝瓜蒲’这些词用拼音应该怎么标注,又或者应该用什么字来做谐音。” 郑以初说道。
不过,来自遂安镇老汾口村的余昌洋最终获得了众评委的一致青睐。余昌洋的独特优势在于他是地道的老汾口村人。历史上,汾口地域广泛,是由6个乡镇合并而成,原来的各乡镇说的土话虽说相似,但有自己的特点,唯独老汾口村的方言,才是正统。
余昌洋获选后也很高兴,他说,保存古老方言这件事很有意义,自己能参与其中,就觉得已是幸事。接下这个任务,更是荣幸。“汾口方言一定要保存下去,不能失传。”
排岭赛区:选手笑场不断
>>>>代言人:方一龙,65岁
相较于汾口赛区的方言发音人,排岭赛区的两位选手更为年轻一些,分别是65岁的方一龙和61岁的陈春华。
首先上场的是方一龙,他是正宗的老排岭人。一上场,他就拿着“规范文本”认真地念,没念上几句,评委中就有人喊道:“请讲排岭话。”
原来,老方好不容易进了决赛,有些紧张,不知不觉,就把普通话带进排岭话中了。
不过好在老方很虚心,纠错也很快。下场后,还一个劲给评委们致歉:“念到后面就越来越‘混咚’了,好几次反应不过来,就直接用普通话来念了,惭愧惭愧。”
不过,笔者和老方交谈了几句,发现他倒是句句说得地道,只是照着“规范文本”念的时候,一不小心就 “大舌头”了。
对此,评委们也表示理解。
不过,老方还不是最紧张的人。另一名选手陈春华则更是“照本宣科”一气儿往下读,也不管发音是不是标准,直到读完了,陈春华才呼出一大口气。
陈春华后来告诉笔者,建水库的时候,他移民到开化,待了几年后,才回到淳安。现在他的家里除了自己,爱人和孩子基本上都不说排岭话了。因此,陈春华的排岭话也就说得不如老方正宗。
其实,排岭话在淳安的几支方言中,可说是古汉语遗风最浓。比如“睡”,排岭话叫“寐”,“反正”叫“总归”,再比如“姐姐”,排岭话叫“仔姊”,“抽烟”叫“吃烟”。其中排岭话又把“逃”叫做“走”,而“走”却又叫做“行”。因为方言的发音和字面读音完全不同,导致说排岭话的难度有些大。难怪两位选手说着说着就串词了。
青溪赛区:“方言通”不敌“诗词才子”
>>>>代言人:蒋樟炎,64岁
王江南和蒋樟炎是青溪方言赛区的两位选手。
王江南很有意思,上场前,他自信满满。谁知正式开始后,他却中途“熄火”,待评委纠正或者提示后,他还是念错了。
下场后,王江南同志大喊没好好准备,很多字词在现实生活中不怎么常用,以至于他脑袋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王江南说,他其实是一个“方言通”,要他说淳安哪里话,他就能脱口而出,不留破绽。说完,他还马上来了一段“方言秀”,真是指哪儿就说哪里话。只是,王江南没想到自己今天会栽在自己的“母语”上,自己的家乡话竟然没有好好发挥,对不起他“方言通”的名声了。
相比之下,蒋樟炎则显得沉着冷静。身为淳安县楹联协会的副秘书长的他,不仅“规范文本”念得一字一句清清楚楚,他还讲起了自己对方言的理解。
蒋樟炎说,方言中有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发音是不同的。比如“人民银行”中“人”,按照青溪方言应该叫“侬”,念出来就成“侬民银行”,意思就岔了,所以这里还得念“人”。再比如“大”,方言叫“托”,但如果是“文化大革命”,这里的“大”还是念普通话里“大”的音,否则就让人听不懂了。
于是,青溪方言的代言人,自然非蒋樟炎莫属。
“淳安方言发音人”活动已经渐入尾声,期间很多网友也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的互动。淳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詹黎平,更是为此次活动写诗来和:
在千岛湖,说排岭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是的,如今我儿子也不说排岭话了
隔壁小李子的女儿也不说排岭话了
前街余老板的外甥也不说排岭话了
在千岛湖,会说排岭话并坚持在日常生活中
说它用它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一脉从千岛湖水下的老县城遗传下来的本地方言
像离开土地的老樟树已经流离失所,即将面临
可怕的失传或者绝灭消失的危险了
哦,请老天长眼,让我在祖国的方言里
继续展翅翱翔,那个才是我深入骨髓的精神故乡
哦,请嘴下留情,让我在家乡的泥土话里
好好休养生息,那个才是滋养我心灵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排岭话、遂安话、威坪话、青溪话还是临岐话
这些土鳖话都是我们淳安人民活命的土壤
在千岛湖,只要跟父老乡亲说上一句熟悉的家乡方言
一句就可以顶一万句
一天就能顶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