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人文·文化

学化学却去搞古陶瓷,一开始他羡慕同学,后来同学羡慕他——

“雪拉同”,在他手里复活

  1957年底,一个在华多年的苏联专家回国前提出,是否可以要一件仰慕多年的“雪拉同”作为纪念品。

  雪拉同是什么,谁都搞不懂。直到这位专家,在故宫指着一件龙泉青瓷,大喊“雪拉同”,人们才恍然大悟。

  因为与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的青色衣裳相似,法国上流贵族将龙泉青瓷称为“雪拉同”。

  出身在福建,从小没有见过、没有用过龙泉青瓷的叶宏明,为了恢复这项失传已久的中国文化,和青瓷打了一辈子交道。

  弟窑的复活,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25岁的叶宏明,—夜之间成了著名的“中国老专家”。

  (以下记者简称“记”,叶宏明简称“叶”)

  记:您大学读的是化学,本来打算毕业以后做什么?

  叶:我很喜欢化学,所以才考了天津大学硅酸盐专业,这个专业,研究的是耐高温的材料,为以后飞船、卫星的开发做研究,我也奔着这个方向去了。

  结果,我同学大部分都去研究神舟飞船表面涂层,只有我一个搞古陶瓷。我一开始很羡慕他们都在搞尖端,自己却整天和泥巴打交道。后来,同学又羡慕我,因为他们的研究,都是保密的,不好发表,我是可以发表的,还可以申报科技成果。

  记:您什么时候开始研究青瓷的?

  叶:就是那位苏联专家提到了“雪拉同”,外交部马上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指示要恢复龙泉青瓷。

  我当时刚好毕业,分配到浙江省轻工业厅工作。翟翕武厅长一看我是搞这个专业的,就把我带到了龙泉,还给我下了死命令:不恢复龙泉青瓷,就不能回杭州。

  记:您当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叶:太困难了,对龙泉青瓷,我根本一无所知。原料在哪里,成分是什么,内部什么配比,釉里有哪几种东西,含量多少,烧成的温度多少,都得从头学过。

  我和青瓷老艺人李怀德建了个实验室,茅棚,土墙,屋顶上盖几张很大的树皮,地上放着六只木桶,其中四只放原料,一只放釉料,一只放坯料。我们还买了一只做豆腐的石磨磨釉料。晚上,我们就在煤油灯下搞试验。

  我自己设计了倒焰窑(一种间歇式窑炉。火焰从下往上称为顺,这个窑的火焰是由上向下流动,所以得此名),取代了龙泉沿用了一千多年的龙窑(窑为长条形,以斜卧似龙而得名)。烧一次倒焰窑要48小时,我一分钟也不敢离开,因为人一走,火就可能变,火变了就很难进行总结了。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就必须一直在现场观察。

  1958年,是困难时期,没什么东西吃,工作强度又大,我身体都浮肿了,眼睛也张不开。还好厅长送给我一箱猪肉罐头,没这些罐头,我肯定倒掉了。

  记:那最后成功时的情景,您一定忘不了?

  叶:我最早成功的,是200件青瓷花瓶,还有100套青瓷茶具,我把它们和龙泉弟窑青瓷原来的成分一计算,一模一样。这300套青瓷,在国庆十周年时,摆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

  后来,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求索,1963年4月,哥窑这个失传700多年的国宝,也被我们复活了。

  记:弟窑和哥窑还有原料可寻,可是后来您“复活”南宋官窑,连原料都没有?

  叶:官窑是五大名窑之首,必须得恢复。但最难的,就是没有原料。

  我找了浙江绍兴花街瓷石、湖南平江长石、广东高州长石、安徽祁门瓷土、湖南桃花泥等等50种原料,一个个研制配方,要么开裂,要么有气泡,要么就是釉色不对,全都失败了。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读一本古籍,里面有一段描述官窑的记载:“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我立刻反应过来,突破口就是紫金土,它的铁含量高,适合做官窑原料。

  记:但是这个紫金土,现在到哪里去找呢?

  叶:这又是一个新问题。找不到紫金土,就等于那层窗户纸没捅破,外面的世界,你一概不知。

  我找了3年,先去福建、江苏找,但那里的紫金土都不符合要求。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方向不对。

  官窑的所在地是杭州,当时南宋皇帝在万松岭和乌龟山建造了两座官窑,并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烧制瓷器,那里应该会有发现。于是,我每天拿着一把锄头,在凤凰山、玉皇山到处找,找了3年,还是没有踪影。

  1978年春天,我又到了乌龟山,那天下了一场暴雨,我就在一棵树下躲雨,突然发现,水流从半山腰流下,居然是紫色的,我沿着水流逆向而上,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水源——紫色水流正是从这里的一个洞隙中流出来的。

  我便用随身带着的铁锄挖了起来,表层土被我刨开了,紫金土终于出现了,那是一条紫金土带,正是当年南宋官窑取土之处。

  记:您已经80岁了,还在研究瓷器的新品种,还发明了哥弟窑结合的作品,最有趣的是变色釉。经过高温煅烧的陶瓷,怎么会变色?

  叶:因为我有一支可以让它变色的指挥棒啊(笑)。

  我平时喜欢听交响乐,有一次听着听着,就在想,合唱团里有高中低音,指挥棒一转,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陶瓷也能变色,那不是很有意思?

  (他拿起一件紫衣加身的观音,在灯光下一照,居然变成了蓝色。)

  这件事,我构思了一年。后来发现,陶瓷里,稀土的某种元素,如果碰到了不同的光,就能变色。所以,这根指挥棒,就是光。

  那时候,一到晚上,我就跑到城站,因为那里有不同的光源,我学化学的,一看就能分辨。我把和另一位专家叶国珍一起试烧的瓷器,拿到小太阳灯下,一照,表面立刻变成了蓝色,特别漂亮。我再拿到水银灯、纳光灯下照,又成了不同的颜色。

  记:您和陶瓷打了一辈子交道,它的哪种特质最吸引你?

  叶:我小时候喜欢化学,因为两种物质,碰撞在一起,气象万千,产生了新的物质,等于上帝造人。而火的威力,能够化泥为瓷,只要有温度,就能被改变。

  记:陶瓷文化,历经千年,如今在艺术拍卖市场上,价值也很高,您恢复了这么多失传已久的制瓷配方,为什么还一直在研究新的样式?

  叶:仿古,若停顿不前,就没生命力。做陶瓷,是为了适应今天的时代审美。凭一个配方,大家生产了来卖,充其量是一个土财主,有钱,却没有学问。

  陶瓷,对我来说永远是一门科学的探索。作为研究人员,应该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守坑。

  弟窑的复活,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25岁的叶宏明,—夜之间成了著名的“中国老专家”。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c0002 “雪拉同”,在他手里复活 2013-07-19 钱江晚报2013-07-1900008;钱江晚报2013-07-1900011;钱江晚报2013-07-1900013;钱江晚报2013-07-1900016;钱江晚报2013-07-1900014 2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