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杭州新闻·独立调查

一顶遮阳棚,为何迟迟撑不起来

往年5月初就该出现的遮阳棚,今年要拖到7月底才能装完
坚持了五年的民生设施,要一次次特事特办才能上马
多个职能部门数次沟通,看似谁都没错,好事偏偏没办好

  7月的杭州,35℃以上成了日常模式。毒辣辣的阳光准时出勤,可苦了奔波忙碌的行人。此时此刻的杭州,无论是路人还是骑行者,都分外想念每年夏天路口那一顶顶贴心的遮阳棚。从2008年开始,五月至,阳棚起,几乎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习惯。

  可今年已经时至七月下旬,遮阳棚却姗姗来迟,依然还在安装之中。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遮阳棚整整推迟了2个月,如果不是在杭州市政府协调下,多位领导提出要求“特事特办”,现在可能还未开始安装。

  小小一顶遮阳棚,装起来咋就这么费劲?

  历时两周,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遮阳棚难产,不是准备不足,也不是手续难办——这项民生工程,决定权却在一家广告公司手中。

  而多个职能部门坚持依法行政,看似谁都没错,偏偏就是撑不起这顶遮阳棚。

为啥晚了两个多月 申报晚了一月,审批后又拖了一月

  为啥拖了两个月?这是大家共同的疑问。

  实际上,小小的遮阳棚要搭起来,得经过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和户外广告审批(如需发布商业广告)两道手续。

  杭州市神鹰雨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鹰雨篷”),这几年来一直负责全市遮阳棚安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问题出在了审批环节。“我听说是审批时间太长了,城管部门有意为难。”

  这样的说法,很快遭到了杭州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的否认,他们负责占道审批,负责人的回答是:材料送来就晚了,但审批都很快。

  去年遮阳棚的占道审批,早在4月中旬就已完成。但今年,最早的审批是5月31日才开始。

  占道审批是分城区进行的,电脑记录显示,今年5月31日,拱墅区、西湖区城管部门最先接到了审批申请,6月8日审批通过第一批144顶遮阳棚。而最迟接到申请的是上城区,6月17日才提交材料,但两天后就有了结果。“报上来500多顶,但审批通过的共499顶。综合来看,这次我们严格按照审批规定,只要受理了审批材料,最快3天最晚10天都会出结果。”

  根据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提供的记录,延迟“两个月”是这样形成的:提交审批材料已经晚了一个月,审批通过后没有及时安装,拖了一个月,加在一起是两个月。所以在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看来,并非审批环节出问题。

  那么,为啥提交审批会晚了一个月?

  今年,向城管部门申报遮阳棚占道审批的,是杭州交警部门,他们的解释是,5月初,就已开始准备材料了,但在申报中,部分城区城管部门多次以材料不齐等理由拒绝受理,所以才晚了。

  审批已经迟了一个月,通过之后,总该抓紧安装了吧,为啥又拖了一个月?

  记者调查发现,在占道审批通过后,户外广告的审批却依然杳无踪影,焦点转到了遮阳棚的真正主人——杭州两岸三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岸三地”)身上。

  很多人认为街头的遮阳棚就是政府出钱的公共设施,但实质上,杭城的遮阳棚一直都是由“两岸三地”出资制作,拆装、维护等一切涉及费用也都是“两岸三地”来承担,具体拆装、维护则是委托给“神鹰雨篷”来操作。

  换句话说,审批通过了,但装与不装,最终决定权掌握在遮阳棚的主人“两岸三地”手中。

时间花费在这样一个主题 遮阳棚上的商业广告,给谁经营

  “两岸三地”没及时安装,又是什么原因呢?记者调查得知,遮阳棚的商业广告,没有谈好。

  要说清楚这个事情,必须回到5年前——

  2008年夏,杭州交警与文明办联合发起活动,遮阳棚开始进入杭州,好评一片,还引来南京、宁波等省内外多个城市取经。

  后来,“两岸三地”与交警部门签订了合同,双方约定“以棚养棚”。说白了,即政府不出钱,由“两岸三地”投资、维护、保养。“两岸三地”得到遮阳棚上商业广告的经营权。

  按照市价,一个遮阳棚商业广告至少1万元,500来顶遮阳棚上的广告,即使只卖出一半,也有200多万,一年就收回了成本。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更骨感——

  遮阳棚的广告销售,并不顺利。“2008年投入的是圆顶棚,不太牢固得重新设计,2009年换成了尖顶,几百万没了。后来政府又说,重要的路段遮阳棚只能放公益广告,剩下的可想而知。而且每年拆装,特别是遇到台风要突击拆卸,这些费用都是我们来承担。”两岸三地的相关负责人,也觉得自己一肚子苦水没处吐。

  到了第4年,也就是2012年,“两岸三地”因为安装遮阳棚,还和杭州城管部门发生过一次不大不小的冲突。不过经过沟通,“两岸三地”仍然顺利地经营着遮阳棚的商业广告。

  今年,合同到期了,遮阳棚何去何从?商业广告经营权是否继续交给“两岸三地”?

  这就是问题的焦点所在了。

  从3月开始,杭州市文明办、交警、城管委等部门开始了沟通。城管委提出,依据《杭州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等条款,公平考虑,遮阳棚广告的经营者应该通过招标确认,对此,市文明办、交警部门也没有反对。

  但“两岸三地”不乐意了。

  曾经参与协调会议的工作人员回忆了几个争论特别激烈的问题,比如,遮阳棚的投资人是两岸三地,现在要招标就很可能把两岸三地踢出,符合程序规定,但于情于理不妥。再比如,“两岸三地”有意向在路口设置永久性的新式遮阳棚,但遭到了相关部门的反对。

招标主体难以明确 从春天拖到夏天,遮阳棚就这么迟到了

  从3月份开始,漫长的沟通开始了,招标工作也只能一拖再拖。

  这过程中,交警部门代替广告公司向杭州城管委提交了占道申请。用交警部门的话说,他们这是出于好心“帮忙”。“这本不该我们做,怎么会有政府部门向另一个部门提交审批申请的呢?我们也是考虑到市民的需求,想先把占道审批完成。”

  虽然申请也不顺利,但城管部门还是批下来了。不过交警部门认为,“帮忙”归帮忙,但不能越俎代庖,安装还是应该由相关企业来操作。

  用城管部门的说法,如果不做商业广告,审批已经完成了;否则还得向城管委景观处提交广告审批,再由景观处牵头,工商、规划等部门参与审批,但前提是,先得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广告经营公司。

  虽然招标可以交由杭州市产权交易中心来具体执行,但在此之前必须先确定招标主体,谁来做这个招标主体?各部门都不愿意。

  “两岸三地”也承认,合同到期,他们也不方便太“主动”,况且如果不做商业广告,安装遮阳棚就得赔钱,而拖到后面对广告经营也会有影响。

  由于无法达成共识,招标始终无法启动,从春天拖到夏天,再想招标已经来不及,似乎只有“两岸三地”才是最合适的,但又没有一个部门敢挑头做出这个决定,遮阳棚就这么一来二去地“迟到”了。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独立调查 a0003 一顶遮阳棚,为何迟迟撑不起来 2013-07-23 3113500 2 2013年07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