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3版:财富·浙商

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 郦越宁

从学徒到非遗传人
再现官窑二次釉绝技

  如果不是熟人带路,一般人肯定找不到郦越宁的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

  正值杭州桑拿天,在萧山的工作室里,一台破旧的小风扇“呜呜”吹着风,郦越宁正在拉坯:一团泥巴放在拉坯盘上,双手不时提升,几经反复,手引泥走、泥随手变。不多时,一件浑圆的清荷碗素胎跃然于眼前。

  “考古资料中有文字记载,南宋官窑可以上三次釉,甚至四次釉。”郦越宁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正在进行一项挑战——在薄如纸的胎体上,想办法挂住三次釉。

  郦越宁不善言辞。好在,满屋子的瓷器会说话。

  上世纪70年代末,18岁的郦越宁进入当时的萧山瓷厂当学徒时,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担负起恢复南宋官窑真正制作工艺的那个人。最初,郦越宁没想过要挑战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心里装着一个宏伟的梦想——融合“五大窑”的精华,创出崭新的官窑作品。2001年,他带着一件“官钧瓷”参加故宫举办的“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有位专家的话点醒了他:汝官哥定钧,宋瓷五大窑中,只有官窑瓷有两次釉的记载,可惜已经失传,如果能恢复,那很有意义啊!

  “我想我需要沉下心来做这件事情。”郦越宁从小包里掏出几片官窑老瓷片说。太阳光下,历经七八百年岁月洗礼的老瓷片,泛着温润的光泽,摸上去有强烈的玉化质感。它们的断面像精致的“夹心饼干”,淡青色的釉中间,夹着2毫米厚的紫金薄胎,两次釉的层线隐约可见。

  就是在这些老瓷片的指引下,他踏上了解开“薄胎厚釉”美丽谜团的路,为了找到合适的原料、配比以及烧制方法,郦越宁不断地尝试。因为工艺早已失传,一切只能全凭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3000多次的失败后,他终于可以利用二次釉,比较稳定地烧出薄胎厚釉、温润如玉的官窑瓷。

  二次釉试制成功,郦越宁没有止步,他开始主攻三次釉。作为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他明白恢复官窑技艺的传承意义。他说,多次上釉是南宋官窑工艺的精华,但三次釉可不像套三件衣服那么简单,第三层釉和前两层如何结合,怎样避免第三层釉“咬”掉前两层釉,甚至如何拿素烧胎,都是一个个不小的难题。

  但他喜欢挑战。在他看来,满屋子的瓷器就像满屋子的人,都是有生命的。和泥巴釉料打了35年交道,他早已把自己融入其中。

  本报记者 陈婕


钱江晚报 财富·浙商 b0013 从学徒到非遗传人
再现官窑二次釉绝技
2013-07-26 3119896 2 2013年07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