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d0003版:新教育·锐话题

瞧瞧新一届“优秀教师”榜单,看看不知不觉的变化

新时代的老师,不再全是悲壮的蜡烛

  教师节来临之际,由杭州市教育局评选的新一届“优秀教师”出炉,上榜者大多是30出头的青年教师。

  负责评选工作的人事处张处长有点感慨,他1988年进教育局,就参与这项评选,虽然评选的大方向一直未变,但上榜者的群像却悄然改变:好老师不再是唯长者尊,年轻反倒成了优势。

  记者在榜单中发现了省科教院附校周军老师。这位有点“怪”的老师,曾把搓到直径只有1毫米的纸团扔出阳台,让学生们去找,让一位“差生”变成了“优生”。(本报5月17日D4曾有过报道)

  学军中学校长陈立群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心量”。他说,现在教师的智慧不仅在于自身的学识,还在于包容心的大小,而“容”的关键是教师的心量。只有爱学生这个“人”本身,将爱建立在尊重生命、接纳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的爱才是真爱。

  传统美德的认同度降低了

  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王健敏曾做了一份关于好教师品质的调查,6600多份回复,显示一个现象:传统美德开始退出教师最重要品德行列。她注意到,家长、学生选择朴素、勤奋等作为教师最重要品质的,不到1%。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降低了,但在家长眼中,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仍高于对教师外在形象的重视:而学生这方,情况正好相反。

  对此,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很有感触:“社会对老师的评价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天使化’,而对应的一个词是‘妖魔化’,两个都不好。”

  天使化的结果是,教师形象不是蜡烛,就是春蚕,很悲壮。而且非此即彼,似乎不是蜡烛不是春蚕就不是好老师。“我觉得某些传统品质,比如朴素、勤奋,不一定苛求每位教师全部具备。在现代社会,教师们未尝不可向时尚、可爱、幽默等一些具有新时代印记的品质方向去改变。”

  新时代教师标准

  杭州春蕾中学也在开学举行了评选“最美教师”活动,在学生笔下的老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关键词:善用网络、不向家长告状、能在学生面前认错……

  “你给我们念杂志上读来的文章,读到什么和家庭和亲情有关的,总是哽咽,然后用变了调的声音继续念下去。那时我还有点茫茫然地坐在位子上,看那些反应很快的同学递给你纸巾。你真是个爱哭的老师。”初二女生徐碧涵把这位爱哭的老师视为最美老师。

  在这些00后的眼中,好老师不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犯错误的权威,而是平等公正的伙伴。

  这些年轻教师因为视野开阔、个性十足、开朗民主,电脑技术娴熟,与学生打成一片……而受学生青睐,师生常常可以为彼此会意的一个笑话,在课堂上共同开怀大笑;也可以随时上网,在QQ上一块畅聊足球、探讨潮流走向甚至是恋爱的小技巧。

  有初中老师给记者留言: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好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据说这是当下教师圈里流传最广的“新时代教师标准”。 本报记者 徐洁


钱江晚报 新教育·锐话题 d0003 新时代的老师,不再全是悲壮的蜡烛 2013-09-06 3174333 2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