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4版:人文·文娱

85岁生日,中国美院校庆大展启幕

今晚起,站在南山路上看美术

  今天晚上7点,假如你路过南山路,最好步行前往,因为那里会被名流和车流拥堵。中国美院南山路美术馆圆厅改造后首次亮相,美院85周年校庆纪念展“八五·85”在此开幕。

  如果你有兴趣跟着人潮走进展厅,将会体验一次时间旅行。展览将持续到9月16日。

  四个片场

  呈现85个人的1985年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自1928年在孤山脚下创立迄今,中国美术学院已经走过整整85个春秋,由此也诞生了这场名为“八五·85”的主题展。

  不过,和常规的历史或学术展览不同的是,这一次,美院聚焦“1985年”,用近似考古的方式,还原这一时间切片上,85个不同时代的美院人的经历。

  85个闪耀的发光体,85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道具箱,构成一场贯穿85个年头的影像戏剧,一部投射在1985年的美院人物列传。

  这85位个体中,有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学院开创者;有全山石、方增先这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美术教学的老师;有谷文达、吴山专、张培力这样在“85新潮”中的先锋旗手;还有金一德、洪再新这样孜孜不倦创作与教学的普通教师……

  1985年还发生了太多影响深远的事件: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万曼壁挂运动,美国史学教授维罗斯柯的十六场西方当代艺术讲座,“八五新空间”展览……

  对美院人来说,那一年也有太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毕业展的论争与激辩、中青年创作组的深耕与探索、中国画教学研讨会的系统建构、当代水墨画的激进实验……

  展览将在美术馆的四个楼层分别设置四个片场,包括“论争”、“突围”、“历程”、“新潮”,呈现一种集体记忆。

  开放和解禁,激活精神

  许江院长解读大展

  “将可能性还给历史”,这是展览现场85个影像里共同的前言。198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说起那一年,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总是‘85新潮’。”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我们梳理历史时常常是根据历史的大背景,大的政治事件对于教育文化的影响,它们的相互的因果关系,导出的结果。这种梳理配合大的历史发展,但容易带来历史决定论。实际上,历史往往远比这丰富。”

  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许江眼里的1985,最重要特征是“开放”:“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开放’的概念,因为今天什么都是打开的。而当时是第一次打开,那种冲击无法用言语形容。”

  “维罗斯柯的16场讲座,今天来看也许是很一般的当代美术史,但在那时候却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赵无极,这样一个名满世界、画抽象画的中国人,他到这里来教什么?抽象画可教吗?但他还是来了,带着大家画写生,打开学生的眼界,让他们自由地去闯,同时把中国传统的精神涵容到这里来。万曼的壁挂研究所,从今天来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艺传播,它是一个跨界、跨媒体的艺术运动,虽然规模很小,但打下了基础。范景中等编辑的学报,他们阅读西方的各种著作,思考一些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基本命题,后来翻译出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美术论著。”

  另一个特征是“解禁”,激活了底层青年学生的激情。

  “可能在某个角落里,吴山专在实验他的戏剧,王冬龄在写他的大字。实验精神,是艺术内涵和发展的变革力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尝试。这种实验精神在林风眠那代人身上,就是‘以美育代宗教’,‘为艺术战’的精神。1985年,仿佛一切又回到开端,又一次来到十字路口。”许江说。

  “所以我们采用新的方式,一个个断片是鲜活的,不同角度的,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们拼成一个整体。”许江说,“这就是历史的可能性。”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c0004 今晚起,站在南山路上看美术 2013-09-06 3174945 2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