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6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老师还没开讲,手机、IPAD、录音笔、U盘纷纷登场

老师说:别让你的手失去“记忆”

  本报记者 林晓莹/文 本报通讯员 黄玉环/摄

  这几天,下沙大学城的高校陆续开学,同学们也渐渐恢复学习状态。在某高校的一堂专业课上,老师正在放PPT(演示文稿程序),还没等老师开讲,台下很多学生掏出手机,“咔咔咔……”一通逛拍,台上的老师瞬间成为“明星”,眼睛几乎被闪花。

  现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学生会用手机拍照代替过去的手写课堂笔记。但有不少老师认为,这让学生有了惰性,时间长了,有些学生甚至提笔忘字,这是拍了笔记丢了课堂。

课堂上咔嚓声不断,拍照式记录已成常态

  “专业课上有很多理论和图表需要记载,只要老师一放PPT,让我们记一下内容时,我们的课瞬间变成摄影课,50名同学里有40人会拿起手机。”广告学专业的大三女生李同学说,大家现在都用手机拍照片来记笔记,把老师放映的PPT和板书等通过拍照方式记录。

  “手写有点麻烦,老师是播放PPT讲课,一节课下来有几十张PPT,如果用手写记根本来不及。”李同学说,有些同学为了拍清晰,还打了闪光灯,所以,整堂课下来,全是拍照片的咔嚓声和闪光灯。

  不过也有同学表示无奈,整堂课都忙着拍照片,根本没有时间去理解课程的内容,只能下课后去整理复习。1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在老师讲课的同时,他会用手机等搜索相关内容同步学习,不再是像过去那样搬出教科书查阅。

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录音、视频、拷贝齐上阵

  姚星是一名大三学生,她上课有个习惯,就是一定要打开她的录音笔,将整堂课录音。

  “我记性不好,写字又不快,很怕课堂上错过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姚星说着就点开自己的平板电脑,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课堂笔记”,在她的平板电脑上有个文件夹,里面有上个学期的堂课录音,数了数,大约有50多个。此外还有一些上课的视频和图片,姚星称这些都是她的“数码笔记”。

  “到了复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图文并茂,比一般的手记笔记内容多了。”姚星非常喜欢自己的多功能笔记,到了复习阶段,还有很多同学问她借阅。

  还有很多老师会遇到这样的一幕,下课铃声一响,很多学生拿着U盘来拷贝PPT课件,“并不赞成学生来拷贝PPT,因为只要来拷就说明上课内容并没有消化。”下沙某高校的程老师说,学生过来拷贝PPT是为了课后复习,但很多同学拷贝过去根本不会看,最后一点都没学进去。

PPT只是概要,课外还需继续补充

  上课时忙于拍照片、录音、视频,几乎没有把心思放在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编导专业的张同学说,这些“数码笔记”还需要在下课后花时间来复习,感觉上课时自己不是在听,而是成了活的记录器。

  “现在智能产品日益普及,更多时候大家都用电脑代替纸笔,无论办公、书信或是聊天,几乎都是在键盘上完成。”张同学说,时间一久,以前耳熟能详的字,现在提笔都忘了怎么写,更别说那些难写的字,如犇、淼、喆等字。

  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工作系马良老师指出,无论是拍照片还是拷贝PPT,都不能解决学习问题。因为一堂课下来,除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很多还需要学生课外去补充学习,“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都被各种数码产品影响,那么,头脑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就薄弱了。”马良老师说。

  来自中国计量学院的辅导员陈老师说,拍照做笔记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关掉快门的“咔咔”声,关掉闪光灯,不影响课堂秩序就行。但还是鼓励学生用笔去记,毕竟现在大家都在接触电子产品,平常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学生拿起笔就忘了字是怎么写的,所以别让双手失去“记忆”。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6 老师说:别让你的手失去“记忆” 2013-09-10 3177485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